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ID:27724689

大小:54.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_第1页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_第2页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笆河北省临西实验中学高金明高中历史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的理念、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管理等各个层面,都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一定差异。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通过教学活动实践,促进学牛素质的全面发展。面对这一巨变,历史教师如何应对,未雨绸缪,显然是一个十分迫切和关键的问题。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方法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这对我们而言,既是一种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

2、新课标精神的学习,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木人也有一些体会。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牛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这也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水准将对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木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了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内容更多也更深。2教

3、师要注意改革教学方法2.1要引导学牛质疑。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牛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牛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牛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牛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牛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2.2要引导学牛合作解疑。开展多彩的讨论是其重要手段,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

4、。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探究。2.3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积极鼓励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

5、使合作从-•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3注意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初高中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两大方面上。在课程内容上,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着眼破除I口课程繁、难、深、重的知识体系,大量删减知识点,展现出简单浅显的特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上,展现出的特点是分量重、内容深。因此从课程内容上看,这轮历史课程

6、改革使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距离拉大,有所脱节。在呈现方式上,I口课程初、高中都是严格地依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讲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它的弊病在于教学内容重复率高。新课程改革克服旧课程的弊病,高中历史课程采用模块与专题的方式呈现,但受所规定模块与专题的制约,存在难以反映历史全貌的缺憾。历史是严格地按照吋间顺序发展的,吋间是串联历史的线索,时间的顺序性反映着历史事物的纵向次序或因果关系,注重时间概念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忽视了这一特点,历史就会变成一团难理的乱麻,“新课标”规定的“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

7、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课程目标就会落空。因此初中历史的学习基础关系着高中历史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与高中历史的链接,防止学生感觉到高中历史知识混乱的现象发生。4以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4.1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学应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面向生活,历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会焕发它的生命力。实际上,无论是关注“质”还是“量”,教与学就是围绕课改精神进行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实践与探索,就是通过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健全的思维方式把情感、

8、态度、价值观、能力、方法内化为学生一生成长的动力的过程。4.2过程与方法纳入课程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教学过程中师生要有平等和谐、互动开放、体验感悟的基本理念。教师不能抑制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学习主动性、学习创造性,要树立发展本位的教材教育观,要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