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盟合作之路探索――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

校企联盟合作之路探索――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

ID:27733477

大小:61.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校企联盟合作之路探索――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_第1页
校企联盟合作之路探索――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_第2页
校企联盟合作之路探索――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_第3页
校企联盟合作之路探索――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_第4页
校企联盟合作之路探索――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企联盟合作之路探索――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校企联盟合作之路探索一一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摘要】文章以电气工程及英自动化专业为例,积极探索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盟合作的具体途径,提出了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可以各自组队,分别去对方单位,与员工和学生进行直接交流的合作方式,并提出了由第三方力量联合校企双方建立产学平台的合作设想,这些措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有助于推进校企联盟的深度合作。【关键词】校企联盟协同发展产学平台兼职教师【基金项冃】本项冃得到同济大学电信学院2015-2016教改项冃《卓越校企联盟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深度建设》的资助。特此表示感谢。【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

2、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14-02一、引言大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进入到公司工作,需要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尽快适应公司岗位对员工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与学校对他们当初的培养内容有一定的差距。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为例,高校培养具备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设计与自动化、建筑智能化等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能从事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电气传动与控制、轨道交通、系统仿真以及建筑电气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宽口径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以进

3、入到目前比较热门的电动汽车行业动力系统设计与制造公司为例,公司会对员工在电、磁、机械、工艺、测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当然再仔细划分的话,不同具体岗位对员工在工艺或测试的要求水平乂存在差异。这就需要(1)新员工在确定具体岗位之前,在公司的不同岗位上进行轮岗,这样就便于让员工发现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位;(2)对新员工进行多方面内容(包括公司文化、专业知识等)的培训,便于让员工更好地融入到公司运行中。在上述的描述中,不难发现,大学生从学校学习到进入公司任职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次跨越,目前的众多高校都与诸多

4、企业形成校企联盟,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探索一些能够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方面的现有资源,能够估计到双方的利益,能够对学生的就业、新岗位与工作等确实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的一些校企合作模式与具体措施进行摸索,并将一些普适的方法加以推广。一种比较看好的结果是:通过校企联盟切实有效的具体合作,学生在校期间,更多了解与接触企业内各种职位的一些具体要求,从而在学习期间,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在毕业前找工作时更加具有竞争力;在成为一名公司员工后,由于在校期间已经初步了解过公司的一些要求,甚或是在公司参加过实习或课题,就会更加容易

5、且迅速地融入到企业中去,在熟悉的环境与氛围下工作自然会发挥出更多的潜能。另外,如果发现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一些欠缺,仍然可以借助于校企联盟的平台,享受平台提供的资源,更好地为企业与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校企联盟具体合作方式的探索2.1企业员工对校企联盟合作的需求高校中多个学院的老师组成教师队伍去给企业内相关部门的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讲座或辅导。(1)企业员工当初在校攻读学位期间,多数是没有或者缺乏现场工作经验。进入企业后,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多已忘记,只剩下基本的知识大框架。此时,在企业工作期间,还需耍对专业知识有较深的理

6、解,并但需要多门专业课之间做到融会贯通。(2)另外,企业员工在开发产品时,同时需要跨专业甚至是跨学科的知识,例如机电产品的开发等。目前情况下,在校期间设立的课程与讲座很难充分满足学生(未來的员工)对专门产品开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他们对专业教师的专业辅导有现实的需求。例如我们学校为某公司新入职员工做了电气方面的培训,内容包括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原理、电机控制器硬件与软件系统工作原理与设计等;还有机械方面的培训,内容包括机械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零部件的润滑与密封、带传动与齿轮传动等各种形式传动等(见图1)。图1高校教

7、师在企业进行培训2.2高校学牛对校企联盟合作的需求企业的不同岗位的各类工程师组成多支队伍去学校开展产品设计研发与制造的跨专业讲座,从而可以激发在校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学习,同时也作为一支力量简洁地刺激学校进行专业与学科方面的进一步改革与建设。还有一点,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是非常宝贵的一类资源,很多学生只阅读本专业的书籍,这是远远不够的。当跨专业、跨学科的需求来临时,这会督促学生更好地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目前,多数学校的教师队伍缺乏很多的产品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工作经历,另外,他们的专业背景也不像企业各岗位员工的专业背

8、景那样比较全血与细化。所以当企业工程师组队去高校进行交流时,这无疑对在校学生、对学校教师都是难得的交流与再学习机会。例如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主管张博士为我们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牛做了题为“交流传动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应用”的讲座(见图2),同学们对此结合技术发展前沿的内容很感兴趣。图2企业工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