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

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

ID:27734599

大小:67.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_第1页
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_第2页
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_第3页
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_第4页
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蔡前荣广西博白县职校537600摘要:体育课程标准己经实施,这个标准以前所未有的理念和丰富的内涵给我国《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实现“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终身体育”的目标,已提到日程上来。木文采用综合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案例法对休育新旧标准进行了比较,从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以及如何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思考和研究,以求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理念。关键词:课程标准比较理念实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木前提,是中华民

2、族旺盛牛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在我省全面铺开,如何进一步加快推进素质教育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己成为每一位体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一、前瞻性的教学思想过去的体育大纲主要是以“增进学牛体质”为指导思想,体育课只注重了“老三基”中要求体育基木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指标;而新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关注学牛的认知、心理情感和行为表现,要求学牛认真学习、科学锻炼,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

3、标。二、递进式的目标体系新课程标准主要根据课程目标划分领域目标,根据领域目标划分水平目标,这使得新课程具有可操作性;而旧大纲目标相对比较笼统、含糊,操作性不强。1、由阶段体育的意识向终身体育的意识转变。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体育教学中应采取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自主自愿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充分享受运动的快乐,体验成功的乐趣,同吋学习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例如:在课

4、堂上想给每个同学器械,给学生布置了“神秘任务”,把器械随意放在操场上,让学生去寻宝、找宝,然后按“宝物”上的要求持器械练习,学生对这种以游戏为载体的器械练习感到既好玩又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2、从以运动项目划分转变到以体育的功能来确定学习领域。新课程标准把学习领域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部分,实际上是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虽然是这么划分,但它们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某一学习领域不能独立于其它领域而单独存在。在培养人才上,这样划分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

5、展,可以张扬学生个性,更适应于现代社会教育、适应社会未来。而老大纲是按运动项目划分学习领域,如田径、球类、舞蹈、体操、平衡、翻滚等,这实际上是竞技体育的教学体系,相对各个运动项目,不单单是为了竞技,而是为了学生的兴趣和全面发展;不是只要高强度的体能,而是培养其不断超越、敢于拼搏的精神。3、学段划分的不同。老大纲是将一个年级划分为一个学段。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学习分为六个学习水平,这样划分首先各类学校可以灵活安排,自由选择教学内容。其次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绩优异的学生可将上一级的水平标准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我校男生人多喜欢

6、篮球、足球,女生大多数爱好羽毛球、踢窿子等。具体项目由学生自定,这样分类的好处不言自明。三、自主性的体育教学1、主体性的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与现代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为“学科中心论”,由此带来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观念必须更新,必须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注重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地位的同吋,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快乐学习、张扬个性,使之身体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除了增强服务意识外,还须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分类

7、指导,同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营造友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实施主体性教学。现在不少体育课要么是“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教师两自由”的放羊式教学(单调乏味),要么是“开始一一准备一一基本一一结束”四部曲(气氛沉闷),要么是教师“冰棍的脸,冰凉的话,冰冷的心”、“教什么,学什么”(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这些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妨碍了教学主体积极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和锻炼。3、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教育的重点。而

8、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来培养的,体育课堂是创新教学的阵地。下面就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