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不等式第3课时不等式证明教学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不等式第3课时不等式证明教学案

ID:27744141

大小:18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不等式第3课时不等式证明教学案_第1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不等式第3课时不等式证明教学案_第2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不等式第3课时不等式证明教学案_第3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不等式第3课时不等式证明教学案_第4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不等式第3课时不等式证明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不等式第3课时不等式证明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时不等式证明(一)基础过关1.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分比差、比商两种形式.(1)作差比较法,它的依据是:它的基本步骤:作差——变形——判断,差的变形的主要方法有配方法,分解因式法,分子有理化等.(2)作商比较法,它的依据是:若>0,>0,则它的基本步骤是:作商——变形——判断商与1的大小.它在证明幂、指数不等式中经常用到.2.综合法:综合法证题的指导思想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条件或基本不等式出发,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出要证明的结论.3.分析法:分析法证题的指导思想是“由果索因”,即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

2、,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确定这些充分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以判定所要证的不等式成立.典型例题例1.已知,求证:证法1:===∵>0,>0,∴即证法2:-5-=1+∴故原命题成立,证毕.变式训练1:已知a、b、x、y∈R+且>,x>y.求证:>.解:证法一:(作差比较法)∵-=,又>且a、b∈R+,∴b>a>0.又x>y>0,∴bx>ay.∴>0,即>.证法二:(分析法)∵x、y、a、b∈R+,∴要证>,只需证明x(y+b)>y(x+a),即证xb>ya.由

3、>>0,∴b>a>0.又x>y>0,知xb>ya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例2.已知a、b∈R+,求证:证明:∵,因此要证明原不等式成立,则只要证由于所以从而原不等式成立.变式训练2:已知a、b、cR,求证:证明:左边-右边=∴-5-例3.已知△ABC的外接圆半径R=1,,、、是三角形的三边,令,.求证:证明:又∵R=1,∴∴∴但的条件是,此时与已知矛盾.∴变式训练3:若为△ABC的三条边,且,则()A.B.C.D.答案:D.解析:,又∵∴。例4.设二次函数,方程的两个根、满足.(1)当x∈(0,x1)时,证明:x

4、)

5、法,而又以作差比较最为常见.作差比较的关键在于作差后如何变形来达到判断差值符号之目的,变形的方向主要是因式分解和配方.2.综合法证明不等式要找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要着力分析已知与求证之间,不等式左右两端的差异和联系,合理进行变换,去异存同,恰当选择已知不等式,找到证题的突破口.-5-3.分析法是“执果索因”重在对命题成立条件的探索,寻求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因此有时须先对原不等式化简.常用的方法有:平方,合并,有理化去分母等.但要注意所有这些变形必须能够逆推,书写格式要严谨规范.4.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对立统一的两

6、个方法.在不等式的证明中,我们常用分析法探索证明的途径后,用综合法的形式写出证明过程.这种先分析后综合的思路具有一般性,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数学思想.-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