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县财政税收论文范文-试议清代州县的独立财政与地方社会论文

州县财政税收论文范文-试议清代州县的独立财政与地方社会论文

ID:27757629

大小:63.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州县财政税收论文范文-试议清代州县的独立财政与地方社会论文_第1页
州县财政税收论文范文-试议清代州县的独立财政与地方社会论文_第2页
州县财政税收论文范文-试议清代州县的独立财政与地方社会论文_第3页
州县财政税收论文范文-试议清代州县的独立财政与地方社会论文_第4页
州县财政税收论文范文-试议清代州县的独立财政与地方社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州县财政税收论文范文-试议清代州县的独立财政与地方社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州县财政税收论文范文:试议清代州县的独立财政与地方社会论文摘要:在清代,由于行政经费的匮乏,在州县一级始终存在着一种由州县官所支配的独立财政。它的存在弥补了州县行政经费的不足,也有利于州县官履行自己的职责,因而淸廷对此由痛诋转为默认。但州县独立财政毕竟是一种税外之税,加重了百姓负担。清代田赋税率名义上较低,但实际负担远远高于百姓的承受能力。清廷徒拥轻徭薄赋之虚名,不肯正视财政理由,听任非正式财政正式化,显示了清代财政体制的病态和因循。关键词:清代;州县独立财政;地方社会1003-0751(2014)09-0140-04有清一代,由于行政经费的

2、匮乏,州县一级始终存在着一种由州县官所支配的独立财政①。它的存在虽然弥补Y州县行政经费的不足,也便于州县官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毕竟是一种附加,加重了民众的负担,导致民众与国家的对立,削弱了清代社会统治的基础。一、政多费少:清代州县财政的实际在清代,州县官员责任綦重,位卑而事繁。处于国家行政系统末端的清代州县,是各种具体政务的实际执行者。方大混说:“兴利除弊,不特藩臬司道能说不能行,即督抚亦托空言,惟州县则实见诸行事,故造福莫如州县。”②“天下者,州县之所积也。自州县上至督抚大吏为国家布治者,职孔庶矣。然亲民之治,实惟州县。州县而上皆以整饬州县之

3、治为治而己。”③州县官作为“亲民之官”,掌管田赋、地丁、粮米、田功、粮价、垦殖、物产、仓储、社谷、生计、钱法、杂税、食盐、街市、桥路、河海、城垣、官署、防兵、坛庙、文风、民俗、乡约、氏族、命盗、词讼、军流、匪类、邪教等近三十多项事务④。所谓“州县虽小,与治天下之法政无不备具”⑤。与事务繁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州县经费的支绌。有清一代,州县“官吏之薄俸,公费之奇廉,直等儿戏”⑥。州县官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仰仗一定的经费。但清代州县的行政经费__存留非常微薄,与实际花销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如东明县衙门经费经制部分为1925两,而每年实际所需大约为52

4、53两,⑦仅此一项,就短缺3328两。清代,祭祀为化民要政,每年支出约需1081,而东安、临朐、潮阳、宣平四县存留中的祭祀支出每年分别为166、125、164、220两左右。⑧1889年以前,湘潭县坐支银2983两,其中祭祀银130.2两,驿站银1379.9两,典史的养廉银180两,优免及役食银123下一页1189.7两,以上属于法定支出。而不可报销者亦右万余金,分别为新定公文提解道府公费银2000两,门包316.8两,道府漕规并门包1464两,通判粮库厅150两,上司首领官节礼700余两,各处漕馆500两,委员及上司书吏例差700余两,驿站

5、两号每月各发钱300千(一年合计为7200千,折银4800两⑨),应补坐支不敷银约3000两,屯、户、粮三房书吏办漕工食银1000两。⑩后者属于法外支出,不入国家奏销,需州县官自行解决,共计14630.8两,是法定支出的5倍,足见州县财政缺口之大。清代州县财政收支的支绌有其深层的制度理由。由于定额化赋役制度的实施,国家财政收入特别是田赋收入相对固定。虽然田赋收入在国家财政中所占的比重到清末有所下降,由1753年的73.5%下降到1908年的35.1%。但国家常例支出,基本上依赖田赋收入。在收入分成上,中央又以自身利益为指归,给地方以较低的存留

6、。因此,地方的经费项目设置极不合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官吏薪俸的低微、地方公费的缺乏。而且在国家财力需费孔亟的情况下,又加强丫对作为地方财政主要来源存留的争夺。如此,则地方经费更形拮据。二、多方罗掘:州县财政收入的制度外解决就州县的财政状况而言,州县官是无法履行职责的。为完成自己的使命,遂利用征税之权,附征于民,于是在州县一级,出现了一种不受制于中央监管的财政系统,是为州县独立财政。中央通过奏销制度对地方财政实行严密的监督和管理。州县衙门主要负责田赋、杂税和地租的征收。但它们全部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由户部制定具体的、统一的税H、税额和减免政策加以

7、集中管理。对于田赋各项,通过定期修订《赋役全书》,将定额落实到每个州县以至每块土地;对于杂税则分别制定具体项目,附于各州县《赋役全书》之后,规定“尽征尽解”。州县虽然以存留的形式分润一部分国家财政收入,但是这部分财政的用途及其管理,皆有严格的奏销,州县官员不能任意支配。独立财政自不同于清代中央集权的财政制度,它是州县官凭借个人权势的一种私征。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一种不受中央所左右、由州县官员所主宰的一种财政。但实际上,巾于州县官征税之权是国家所赋予,不可能溢出国家权力体系之外。也就是说,州县官擅自征税的权力,实际上背后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作为后盾。

8、而州县的私行征税确也解决了州县政务经费的短绌,亦成了国家机器存效运转的润滑剂。当时,州县官员巧立3下一页名目、擅自附征主要手段是田赋浮征、杂税盈余、差徭等。州县官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