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导论

教育心理学导论

ID:27757721

大小:5.14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5

教育心理学导论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导论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导论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导论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导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导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材与参考文献教材: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参考资料:1.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中译版。4.【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5.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教育心理学学习目标

2、1.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并能对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几种陈述作出评价;2.列出与教育心理学邻近的学科,并说出教育心理学与这些学科的关系;3.对常见的教育心理学教材的内容选择与编排体系作出适当的评价;4.陈述中国古代思想家与教育家有代表性的教育心理学观点(不少于6项);5.分析教育与心理学结合的历史上几种取向(哲学心理学取向、教育科学取向、心理科学取向、教学心理取向)的特点及其利弊得失。内容提要教育心理学对象1教育心理学内容与体系2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3一、教育心理学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学与教的规律主要是学的规律心理

3、规律基本规律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研究对象:关键词:(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8)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学。(《美国教育百科全书》)(4)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D.P.奥苏伯尔)(5)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冯忠良《教育心理学》)(7)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邵瑞珍《教育心理学》)(6)教育心理学是对我们如何教和学有关的那些思想和行为的研究。(N.L.盖奇)关于教育心理学对象的种种表述(1)“教育心理学旨在对研究教育者提供有关人性变化的知识、俾供其建立教育理论之用”(桑代克)(2)教育

4、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П.Ф.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3)研究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潘菽《教育心理学》)(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分野1.儿童心理学2.学习心理学3.学校心理学4.教育社会心理学5.教学心理学(一)主要内容1.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心理学);2.认知领域学习心理;3.运动技能领域学习心理4.品德心理;5.学习的测量与评价;6.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教育心理学内容与体系此外,科学趋向的教学论进入教育心理学也成为一种趋向。关于在教育心理学中应否列入教师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还存在不同意见。(1)学习过程一般学习过程;各

5、个领域的学习过程(概念与规则学习的过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的过程;运动技能的学习的过程;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2)学习条件内部条件(认知条件与非认知条件);外部条件(教学媒体、课堂里的社会心理因素、教师的特征等)。(二)教材的编排1.一般规律—特殊规律2.学习过程—学习条件三、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一)中国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6、·为政)“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三、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1877年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烈夫(П.Ф.Каптерев)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问世,标志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教育哲学取向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2.教育科学取向下教育心理学的希望与挫折3.心理科学取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目的偏离4.教学心理取向使教育

7、心理学研究对象窄化5.三化取向的教育心理学的设想(二)西方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三)教育心理学取向的回顾与展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