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典与庆典时间观念与日习俗

祭典与庆典时间观念与日习俗

ID:27761146

大小:684.5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03

祭典与庆典时间观念与日习俗_第1页
祭典与庆典时间观念与日习俗_第2页
祭典与庆典时间观念与日习俗_第3页
祭典与庆典时间观念与日习俗_第4页
祭典与庆典时间观念与日习俗_第5页
资源描述:

《祭典与庆典时间观念与日习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民俗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孙庆忠中国民俗学研究的三大场域之二岁时节日祭典与庆典: 时间观念与节日习俗第5讲导言:中国节日制度的来龙去脉节日系统和历法系统密不可分,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观象授时制度,在成文历法产生之前,农时周期和庆典周期合而为一,节气亦即节日.。随着成文历法的创立,由于中国传统历法制度即夏历采取的是阴阳合历,以阳历纪农时,以阴历纪年月,庆典的日期被按照阴历纪时周期固定下来,而节气则按照阳历安排,从而导致了庆典周期和农耕周期、节日和节气的分离,因此形成了与节气系统并行不悖的传统节日体系。一、节气与节日的关联古代历法:把一年分成12月,按1年气候的变化过

2、程,分为五天“一候”,三候为“一气”,十二个月共“二十四气”。24节气实际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24个不同的位置,其中最重要的8节,标志着阴阳四时始末时令。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节气与节日的关联24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岁时节令的计算基础,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安排生产生活的主要依据。节日是历法的岁时周期(一年365日)中的一些具有特殊意义和标志性的日子,按照习俗和传统在这些日子里要进行某些特定的民俗活动,这些日子像一个个节点一样把一个岁时周

3、期划分为一系列不同的时间段,赋予时间以特定的节律和周期。这些周期和纪年、纪月、纪旬、纪日、纪时以及节气等等周期一道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历法体系,即民用时间体系。二、从历法演进考察中国节日系统的形成节日是历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历法构成了我们理解节日的意义、起源和变迁的语境和背景。因此,只有从某个节日在历法系统的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出发,才能从根本上理解这个节日的意义和起源。既然节日是属于历法这个整体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那么,历法系统整体上的变迁,必然从根本上导致节日系统的改变。1.“观象授时”即依靠对天象(日月星辰的变化——七曜: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二十八星宿:在黄道、赤道附近,

4、由恒星组成的二十八个星区。以此为坐标观测日月五星所在位置)、气象(气候的变化)、物象(动植物随季节而起的变化)的观察来决定农时、指导生产、安排生活。1.“观象授时”[1]少皞——鸟官纪时的物候历制度[2]颛顼——“履时以象天”的天文历[3]“观象授时”时代节气与节日的合一2.“阴阳合历”(夏历)中国传统历法,即夏历,和现行的公历(西历)的一个根本的区别在于,公历是单纯的阳历,即公历以太阳的运行作为纪时(包括纪日、纪月、纪年等)的唯一依据,而夏历则是阴阳合历,夏历的纪时、纪年以及季节和节气的确定依靠太阳的运行决定,而纪日、纪月则依靠月亮的运行而决定。2.“阴阳合历”(夏历)[1]历

5、法的产生导致了独立于节气系统或者说农耕周期的节日系统或者庆典周期的形成。[2]日、月纪时合二为一导致节日和节气一分为二。例:原本在炎热的仲夏夏至要举行隆重的祭龙祈雨仪式,这种仪式举行的日期原本是根据苍龙星象升上黄昏南方夜空的时间而确定的,在有了成文历法之后,祭龙祈雨的仪式就被规定在每年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举行了,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三、节日习俗:历史文化积淀的展演理解了节日系统和节气系统的分合渊源,也就把握了中国节日习俗的真正源头。既然节日是从节气中分化而来的,既然节气系统的形成是农耕文化的产物,节气周期也就是农耕周期,那么节气以及节日中的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的意义和起源,就必须在农时

6、周期中去求索。中国传统节日中那些源远流长、世代流传的庆典、仪式、信仰、禁忌等民俗事象和观念,只有追溯到其与农时周期的渊源关系,才能得到中肯的解释。1.农事祭祀习俗:中国传统节日之源头节日衍生的线索:农事祭祀习俗;宗教节日习俗;民族传统节日习俗民以食为天,农为立国之本。史官观象制历、厘定二十四节气,就是为了向农民准确授时,使之随季节、时序的转换适时地安排各项相应的生产活动。夏、商、周三代举行的春、秋二祀或四时常祀,都是农业的祭祀。春祈(春籍)——春耕前祈年求谷的祭祀;夏雩——夏季求雨水的祭祀;秋报(秋尝)——丰收后酬神报功的祭祀;冬烝——祈求来岁丰稔的祭祀。2.节日庆典:祈求风调雨

7、顺、五谷丰登秦汉以降,节日历经变更,但与农事直接有关的习俗和为农事而祭祀的习俗一直是大多数传统年节的有机构成因子:正月十五——迎紫姑、卜来岁蚕桑及收成的习俗;二月二春社节——农事节庆;三月三上巳节——跳祭龙祈雨舞蹈;2.节日庆典: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端午——由上古华夏族夏雩习俗与南方荆楚吴、越民族的祭水神、求年成的习俗复合而成的节日;六月六——祭土地祈谷,祭谷神;七夕节——对织女星神的崇拜与祭祀(织女是主管瓜果珍宝丝帛的收获女神);中秋——由秋收后的跳月狂欢和秋社活动复合而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