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型社会”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改进

基于“两型社会”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改进

ID:27786142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6

基于“两型社会”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改进_第1页
基于“两型社会”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改进_第2页
基于“两型社会”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改进_第3页
基于“两型社会”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改进_第4页
基于“两型社会”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改进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两型社会”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改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两型社会”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改进  [摘要]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所提出的新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出发,分析了现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之处,并从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等方面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绩效评价    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国内外的文献较多。早期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的选择问题上,20世纪90年代后,相继出现的业绩金字塔、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EVA)等虽然使得企业绩效评价

2、体系更加科学、更能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但都不能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企业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在我国,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也一直没有间断过,虽然成果较为丰富,但至今仍未建设起科学有效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不能满足当前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基于此,本文试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对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改进,以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建设“两型社会”对企业的要求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

3、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所谓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领域,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资源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产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里的“节约”不仅仅是指在消费领域或其他经济活动中对人、财、物的节省或限制使用,还要求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通过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结构布局等,通过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等手段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所谓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

4、要遵从自然规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最小的环境投入达到社会经济的最大化发展,不仅形成人类社会与自然能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而且形成经济与自然相互促进,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2007年以来,中共中央频繁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快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大力开展相关建设工作,建设“两型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企业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之一,在建设“两型社会”中处于基础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高投入、高消

5、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超过了国内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资源投入与产出看,2004年我国GDP占全世界的4%,但消耗了全球74%的原油、30%的铁矿石、40%的氧化铝、27%的钢材和31%的煤炭。中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是德国的4倍多,是日本的7倍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约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12%,2005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环境可持续指数的评价排序中,中国排在第133位。因此,克服短期行为,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企业在建设“两型社会”中肩负的重要责任。  二、我国现行的

6、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建立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对企业各级组织和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保证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环节,也是政府对企业实施监管的有效手段。在我国,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企分离,国家逐步重视和研究企业绩效评价问题,评价标准经历了以实物产量指标为主、以利润总量指标为主和以相对比率指标为主的演变过程。近十多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四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第一套是财政部于1995年制定,重点用来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具体内容有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7、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10项指标;第二套是国家经贸委、计委、统计局于1997年制定,主要用来评价工业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7项指标;第三套是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于1999年颁布,主要用来评价企业业绩的指标体系,其包括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28项指标;第四套是2003年国资委颁布的,用来评价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竞争力等基础指标和分类指标。在上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

8、,由财政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