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叶尔羌局及其铸钱研究

清代叶尔羌局及其铸钱研究

ID:27794029

大小:6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06

清代叶尔羌局及其铸钱研究_第1页
清代叶尔羌局及其铸钱研究_第2页
清代叶尔羌局及其铸钱研究_第3页
清代叶尔羌局及其铸钱研究_第4页
清代叶尔羌局及其铸钱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叶尔羌局及其铸钱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代叶尔羌局及其铸钱研究一、叶尔羌局的设立及英铸钱(一)叶尔羌局的设立叶尔羌铸钱局是清政府在新疆设立的最早的铸钱局,于清朝统一新疆后的第二年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经定边将军兆惠奏准设立。但是叶尔羌本地并不产铜,在叶尔羌设局的主要目的是为收缴并销毁原准鹰尔普尔钱,这在兆惠于乾隆二十四年七月给乾隆皇帝的一份奏折屮,说得很明确:“回部钱文,应行改铸。查回钱俱红铜鼓铸,计重二钱,一面铸准卩葛尔台吉之名,一面铸回字。因所产铜少,每以新钱一文,易旧钱二文,销毁更铸。今虽未便全收改铸,现有铸炮铜七千余斤,请先铸钱五十余万文,换回I口钱另铸。或照内地制钱,每一文重一钱二分,或即照回钱体质

2、,一面铸乾隆通宝汉字,一面铸叶尔羌清文及回字,并呈样请旨酌定。”①收缴准喝尔普尔钱后,如何改铸,兆惠在奏折中提出了两个办法:一是如同内地一样,铸造制钱,即“照内地制钱,每一文重一钱二分”;一是另外铸造,“即照回钱体质,一面铸乾隆通宝汉字,一面铸叶尔羌清文及回字”。兆惠本人显然是倾向于第二种办法,并制作好了钱文式样呈报乾隆皇帝“请旨酌定”。兆惠的意见很快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乾隆并将兆惠所呈钱文式样“交钱局铸造二百文,发往为式”。②乾隆皇帝钦定的钱币式样为:采用内地各省通用的圆形方孔的制钱式样,正面用汉字铸“乾隆通宝”四字,背面用满文及回字标注地名叶尔羌字样。“从各省之例,附彼

3、处城名于其幕,而止面遵用天朝年号,以彰同文之制;幕文兼用回字者,从其俗也。”③照顾当地习俗,每枚重二钱,且用“提净红铜”制成,不搀杂铅锡。故新铸钱币色泽红润,习惯称之为“红钱”,但当地民众则仍称之为“普尔”或“雅尔马克”。④乾隆皇帝对此非常满意,当看到叶尔羌大臣呈报所铸“乾隆通宝”钱币后,曾诗兴大发,当场赋诗一首,诗曰:昨岁元戎奏定功,早筹鼓铸市厘通。即看大冶范熔就,仍属司农职掌同。宝是乾隆来自外,钱殊景徳去由中。用权子母底其贡,载戟下戈省厥躬。天佑西师蔵大功,劳裸泉府贵流通。形犹腾格因其俗,宝铸乾隆奉此同。景德开元溯所有,和亲互市鉴于中。箧藏诣诩声灵畅,垂德怀柔慎自躬。⑤(

4、-)叶尔羌局沿革及大事纪要叶尔羌局因主要是为收缴并销毁原准嶋尔普尔钱而设,本地又不产铜,铸钱所需铜斤除“以军营备带余铜”夕卜,就全靠收缴的原准嶋尔普尔钱。因此,随着收缴、销毁工作的进展,叶尔羌局或开炉鼓铸或停铸亦时有变化。乾隆二十五年(1760)设局,有炉两座,维、汉工匠共九十九名,其中有八名技术工匠是应兆惠要求,清政府转命陕西巡抚从宝陕局派来作技术指导的。因为叶尔羌虽然为准喝尔汗国铸造过普尔钱,但那是用源自西方的打压法制造,清朝铸钱采用的是传统的东方浇铸法,因此,铸造“乾隆通宝”的技术及设备只能由内地来提供。据记载,宝陕局工匠携带铸钱所需成套器具两副,三月中旬从西安出发,历

5、时五个多月,于八月始抵叶尔羌,九月即开炉铸钱。⑥当地维、汉工匠,在宝陕局工匠指导下,“以军营备带余铜,铸钱五十余万。易回部旧钱销毁更铸新钱。初议得新钱十万腾格,即停铸。”⑦新铸造的钱币“给叶尔羌、喀什卩葛尔、和田三城通用。”⑧叶尔羌局以及后来的阿克苏局、宝伊局都是在宝陕局技术工匠主持下筹建的,所铸钱币都带有明显的宝陕局特点,这从乾隆当朝所铸造的“乾隆通宝”钱币正面文字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Z间的关系。后铸的钱币则都逐渐没冇了宝陕局特点,所体现的则是浓郁的新疆特冇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乾隆二十六年(1761)因用新铸的五十余万红钱没有收缴完原准嶋尔旧普尔钱,遂又加铸了部分红钱。“

6、以旧钱查收未竣,酌增卯限。”⑨乾隆三十二年(1767),因收缴旧钱工作基本完成,被“奏明停铸,俟收获普尔积至能合鼓铸一次,再行鼓铸。”⑩乾隆三十三年(1768),收缴的“旧普尔积至二百六十余腾格,又复鼓铸一次。”(11)乾隆三十四年(1769),收缴]H钱工作完成。当年用乌什、阿克苏拨铜三千斤铸完后即停铸,此后用钱由乌什钱局提供。“于乌什、阿克苏拨铜三千斤,交叶尔羌鼓铸,寻议停。”(12)“自炉局移安乌什后,其钱文由乌什按照解发叶尔羌铜三千斤之数,铸就钱文,解送叶尔羌备用o”(13)乾隆三十四年停铸后,历经嘉庆、道光两朝再未开炉。咸丰年间,因通货膨胀,为赶铸大钱,于咸丰四年(

7、1854)重新开炉,铸有当十、当五十、当百三种人钱,铸工粗糙。咸丰九年(1859),停铸当五十、当百,只铸当^一种大钱。同治年间铸有同治当十,这是叶尔羌局铸行的最后一种红钱,因同治三年(1864)六月爆发了库车维吾尔等回民起义,第二年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乘机侵入南疆。叶尔羌局关闭,再未重开。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设立,直至同治四年(1864)阿古柏入侵,被迫停铸止,叶尔羌局前后历时约有一百零五年,先后铸有乾隆、咸丰、同治等三个年号钱。共铸红钱总数约为二至三万串。(三)对准喝尔普尔钱的收缴及销毁在清朝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