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代铸钱体系中的“卯”

浅谈清代铸钱体系中的“卯”

ID:31319888

大小:57.4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浅谈清代铸钱体系中的“卯”_第1页
浅谈清代铸钱体系中的“卯”_第2页
浅谈清代铸钱体系中的“卯”_第3页
浅谈清代铸钱体系中的“卯”_第4页
浅谈清代铸钱体系中的“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清代铸钱体系中的“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清代铸钱体系中的“卯”在清代银钱货币体系中,清政府将制钱作为主要的货币调控手段,独揽铸造权力。在具体的铸造过程中,清政府“分卯鼓铸”,①将“卯”作为铸钱过程中的铸造数量与成本控制工具。可见,“卯”在清代货币铸造中具有重要地位。《清朝文献通考?钱币考》中对“卯”的解释为:“开铸之期曰卯,宋以后始有画卯,点卯之名,盖其时之早,相沿既久,遂以一期为一卯”。在具体铸造过程屮,“卯”应有两种内涵:一是指一铸局所有炉座开炉铸造一期;一是指一铸局单个炉座铸造一期(常被称为每炉每卯)。卯有正卯、尾卯、加(减)卯之分。所谓正卯为各铸局的常规铸钱行为。所谓尾卯为各铸局利

2、用淘洗余铜②增铸的行为,所谓加(减)卯乃铸局临时增铸或减铸的行为。“卯”在铸钱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在整个铸造过程。首先,作为币材投放依据。清代各铸局均将“卯”作为制钱铸造过程中的币材投放标准。如广西宝桂局乾隆年间每卯投铜、铅、锡1000斤;③直隶宝直局“每卯照例发洋铜一千二十八斤九两一钱四分三厘,白铅八百五十三斤十一两四钱二分,黑铅一百三十三斤十一两四钱二分九厘,点锡四十一斤二两二钱八分”。④其次,作为给发工匠工资的依据,即“工匠一项,凡各项在局日用俱系炉头于支领项下,代为买备,接卯扣算”。⑤如直隶宝直局“每卯看火匠工钱三串二百六十四文,翻砂匠工钱四串四

3、百文,刷灰匠工钱一串八百文,锂边匠工钱一串六百文,滚边匠工钱一串六百八十文,磨钱匠工钱六串七百二十文,杂做匠工钱三串零四文,穿钱匠工钱一串零八文”。⑥再次,作为成本核算单位。清朝颇为重视铸钱的盈亏,经常核算铸钱成本,核算时大都以卯为基本单位。如云南宝云局“每炉每卯用本银六十九两一钱五分,铸钱九万,值银九十两,获息银二十两八钱五分”。⑦为维持银钱比价,清政府十分关心制钱铸造数量,而掌握铸造数量的手段即是各铸局每年铸造卯数与每卯铸钱量。为此,清政府一般会详细规定各铸局每年铸造卯数和每卯铸钱量。据资料统计,京城宝泉、宝源局在顺治年间每年铸30卯;康熙、雍正年间

4、各增加10卯,为40卯和50卯;乾隆年间进一步增加,最高峰达到每年76卯;乾隆末年恢复铜60%、锌40%的比例之后,剧减为每年30卯。与京局不同,各省铸局的年铸卯数较固定,多为36或24卯。年铸36卯的有贵州宝黔局、云南宝云局等,年铸24卯的有江苏宝苏局、安徽宝安局、湖南宝南局等。此外,遇到闰年,月份增加,各铸局会加卯增铸。京城宝泉局、宝源局加铸3卯。地方铸局由平时每月所铸卯数决定,或2卯,或3卯。可以看出,清代铸局在铸钱的时候,一次铸造周期多为10天或者15天,这样就形成每月2卯、3卯,每隹36卯或24卯的情况。(这一点也可从相关史料中得到证实。湖南每

5、月三卯,⑧云南铸10日一卯⑨)。这样,清政府就可以通过开炉铸造1卯所需天数,计算出每月可铸卯数,再通过每月可铸卯数计算出每年可铸卯数,最终得出年铸钱量。除了以上预先规定的铸造卯数外,清政府也会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加卯、减卯。总体来说,清政府加减卯分为三种情况。首先,为调控银钱比价而主动加减。如果银贱钱贵,清官府就会加卯,增加制钱投放,如果银贵钱贱,则减卯,减少制钱投放。比如乾隆九年(1744),京城钱价昂贵,宝泉、宝源2局各加铸10卯,到了乾隆十年(1745),京城钱价渐渐平减,宝泉、宝源2局即恢复原卯数。其次,因币材的增减而被动加减。如乾隆十五年(1750

6、),因京城铸局内历年剩余币材过多,堆放困难,宝泉局、宝源局每年各加10卯。乾隆四十六年(1781),四川宝川局因缺铜“停十二卯”。⑩最后,在调控成本和控制铸造人员时主动增卯。如乾隆二十七年(1762),铜材价格增长,为确保铸钱收益,清政府“于东川府新旧两局原设七十炉内,冬季三个月,每旬加铸半卯,共加铸九卯半,计一季可以获得息银一万一千九百余两”,(11)作为汤丹铜厂加价所需银两。康熙二十三年(1684),为防止工匠出局私铸,清政府“增买铜斤共一方二十万斤,一年十二月,每月铸钱二卯,不令匠役出局”。(12)在每卯铸钱数量方面,各铸局互不相同,且同一铸局的铸

7、造数量也会变化。起初京城宝泉局毎卯铸钱数量为12880串。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为8000串,康熙六十年(1721)乂改为12480串。雍正十二年(1734)制钱重量改为每文1钱2分之后,又变更为12498串,而到了乾隆年间,再次改为12480串。各省铸局每卯铸钱量不同,且不断变化。兹根据有关档案统计了一些铸局的每炉毎卯铸钱量,列表如下:从以上可以看出,无论是了解铸钱数量还是掌控铸造成本,“卯”都在清代的铸钱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卯”在统计铸钱数量方面也存在着缺陷,使其很难及时、准确体现真实铸钱量。首先,各铸局每卯铸钱数量不一,且经常加卯、减卯

8、,统计甚为不便。如雍正年间的宝直局就先是因为“铜铅解运甚迟”减少4卯,币材充足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