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46例

五苓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46例

ID:27811627

大小:71.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6

五苓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46例_第1页
五苓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46例_第2页
五苓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46例_第3页
五苓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46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五苓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46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五苓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46例陈麒皮兴鸥杨开颜(绵阳市中医医院621000)【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403-02【摘要】目的探讨五苓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使用五苓散合痛泻要方,对照组使用蒙脱石散配合复方黄连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77.5%。结论五苓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疗效肯定。【关键词】五苓散痛泻要方肠易激综合症中医药临床肠易激综合症(IB

2、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按临床症状可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临床以腹泻型多见。丙医传统的治疗IBS药物括止泻药,泻药,胃肠解痉剂,抗抑郁药和肠道菌群调节药等,这些药物疗效并不满意,并且有较大局限性和副作用。2012年5月以来笔者运用五苓散合痛泻要方治疗IBS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临床病例均为门诊病例,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男35例,女61例。年龄20〜50岁不等,平均年龄35.5岁。病程3个月至数十年不等,病程最长的长达20年。大

3、便次数少者每日二、三次,多者十余次。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年龄、病程无显著差异。1.2诊断根据罗马III诊断标准[1]:1>反复发作腹痛或腹部不适,在最近3个月内每月至少3d,>1.伴有以下2条或2条以上:①排便后改善;②发作时伴排便次数改变:③发作时伴排便性状改变。2)目前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且诊断前至少6个只曾有过1次发作。3)稀水样便>25%,且块状硬便<25%。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或钡餐造影、超声检查,除外其他肠道器质性疾病和肝肭胰疾病。1.3治疗方法治疗组:均采用中药治疗。药方组成:茯苓6克、猪苓6克、白术

4、6克、桂枝6克、泽泻6克、车前子6克、白芍12克、防风10克、诃子10克、陈皮3克。1日1剂,每3次,饭前空腹吋服。随证加减:寒湿闲脾者,症见舌苔白腻水滑,脉濡者,加藿香8克、紫苏梗8克、白豆蔻3克芳香化浊;湿热偏盛者,症见有里急后重、大便带泡沫或粘液,舌红苔黄、脉滑者,加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3克、金银花15克、白头翁15克;食滞胃肠,症见大便秽臭或下利清谷,见未消化食物者,加槟榔10克、麦芽15克、山楂8克;素体气虚弱者加党参(或红人参)15克,柴胡6克;腹痛明显者,加木香6克、延胡索10克、乌药10克。对照组:蒙脱石散1-

5、2包,冲服,每日2次,复方黄连素片3-4片,每日3次,空腹服用。2组均以3周为1疗程,近期观察6个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影响疗效的中西药物。服药期间禁食生冷饮料、隔夜饭菜、洒、辛辣刺激性食物。1.4疗效标准:参照全国慢性腹泻学术会议制定的判断标准[2】:①临床治愈:肠外症状消失,腹泻停止,无粘液便,便软成形,每日1〜2次,6个月内不复发。②显效:肠外症状明显减轻,腹泻停止,无粘液便,便软成形,每日1〜2次,6个月内不复发。③有效:肠外症状有改善,腹泻减轻,粘液便明显减轻,便溏不成形,每日不超过2次。④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腹泻未控制。2

6、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对照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3讨论腹泻型IBS以腹部疼痛、人便次数增多、大便溏稀,为主要症状,可将其归于“腹痛”“泄泻”范畴。中医认为情志内伤、劳累、饮食所伤、禀赋不足等是该病病因,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病程日久可气损及阳,由脾阳损及肾阳,导致脾肾阳虚。其病在肠,在脏与脾、胃、肝、肾关系密切.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正常输布,奋赖于脾胃之

7、升清降浊功能正常,小肠为受盛之官,可泌别清浊,脾胃与小肠功能正常,则二便正常。若脾胃虚弱,土不制水,清浊不分则作泄;或因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异常,亦可引起清气在下的便溏、泄泻。如《内经》云“湿胜则濡泻”,《难经》谓“湿多成五泄”。清代医家叶天士认为泄泻多由湿邪为患而致。故前人有“无湿不成泻”之说。《景岳全书》中指出:“凡以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水谷分则泻自止。故円: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用“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法,使二便分消,水从小便而去,则大便自实,泄泻自止。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由茯苓、

8、猪苓、白术、桂枝、泽泻五药组成。方中茯苓、猪苓渗湿利水,通调水,二者兼能健脾;白术甘温健脾,运化水湿;泽泻配茯苓、白术运脾滲湿,桂枝辛温通阳,化气行水。五苓散功擅温阳化气,行水利湿,诸药相合,脾运得复,气化水行,小便通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