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侯中国教育史电子笔记

朱绍侯中国教育史电子笔记

ID:27815690

大小:92.8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6

朱绍侯中国教育史电子笔记_第1页
朱绍侯中国教育史电子笔记_第2页
朱绍侯中国教育史电子笔记_第3页
朱绍侯中国教育史电子笔记_第4页
朱绍侯中国教育史电子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绍侯中国教育史电子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中国古代教育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关于学校的传说,首先,氏族部落联盟时,凡宗教仪式和公众集会,必有音乐。音乐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显贵者重视音乐修养,他们的子弟均受乐教。乐师掌管音乐事务,日常演奏之地亦为实施乐教之地,这个场所称之为成均,成均并非劳动场所,所进行的教育不以生产劳动为内容,教育和学者已脱离生产劳动,成为专门从事学习的人。其次,古史中还有虞氏之学为“痒''的传说。孟轲说「痒者,养也”,在氏族公社中,教育年轻一代任务,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老人承担,这种活动就要老人方便,一般在养老地方进行,所以痒也为教育场所。由此可见,成均或痒是原始社会末期开展

2、的多种活动的机构,包括当时的教育活动在内,虽然不是正是学校,但它开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活动,为以后专门教育机构产生奠定基础。(二)西周的教育制度1•“学在官府”西周教育制度的显著特点,其表现有二:一是官师合一,有国家职官掌握学术,担任各级学校的教师;二是政教合一,学校既是施教场所,有时进行政治活动的官廷,教育机构与行政机关不分,表明当时教育与政治紧密联系。至春秋时,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此种状况被打破。2•大学与小学西周小学见载于青铜铭文。贵族子弟幼时通常受家庭教育,教以基本常识和待人接物的礼数。8岁始离家人入小学,小学在王宫旁边,王宫侍卫官师氏、保氏为小学师长。小学教育包括

3、德、行、艺、仪,尤重孝亲父母、友尊贤良、顺事师长一类德行的修养,以为造就有德行、武功的未来统治者打下基础。大学教育更为贵族子弟所享有,极个别平民中的优秀者经严格的考核选拔方能进入。大学入学年龄通常始与15岁,九年完成学业。大学设在郊外,天子的大学四周环水叫辟雍,诸侯的大学半周环水叫泮宫,表现出等级性。大学的择址和设仪、能征善战的统治者。西周王朝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要学礼乐、军事需练射御,大学实行分科教学,以礼乐为重,射御次之,书数又次之。大学的课程与教学已有明确的计划性并有专门的场地与专门的官员施教。施是岀于射、御教学和演练的需要。大学的目标在于大艺、大节,培养有

4、德有3.国学与乡学国学是专门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西周都城称为国,成外围称为郊,郊之外的广大地区称为野。射在王都的小学、大学统称为国学。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统称为乡学。文献记载西周在地方行政组织的基础上相应设立乡校、州序、党痒、家塾,分别由各级地方官员负责,又由中央政府负责民政的司徒总领导。乡学教育以德、行、艺为内容而与国家联系,并实行定期选拔,将优秀这举送之国学深造。4•家庭教育西周对幼儿教育极为重视,甚至最早提出胎教主张,《礼记•内则》中记载了贵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之,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由此看出家庭中从小进行基本生活技能与习惯的教育,进而教以

5、初步的礼仪规则。在男尊女卑思想的支配下要求男治外事,女理内事。7岁开始男女有别,男女教育开始分开,女子教育局限在家庭内,相对被轻视。(三)“六艺"教育有礼、乐、射、御、书、数构成的“六艺”教育,中心是礼、乐。“六艺”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其形成于西周时期。因为当时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空前发展,教育方面逐渐增加了政治伦理内容,形成了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是政治伦理课,内容广泛,包括了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仪艺。《周礼•大宗伯》把礼分为五类: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礼既然包括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和道德,所以被看作是立国传统,国家命运之所系具有国家根本大

6、法的性质,包括了从政治、经济、军事到社会的一切方面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反映了维护宗法等级世袭制度的需要。奴隶主贵族的礼、乐是相互配合的,凡通行礼之处,就需要有乐。礼乐贯穿整个社会生活活动,体现宗法等级制度,对年轻一代思想政治道德品行培养有重大作用。乐是综合艺术课,内容广泛。所谓:“乐者,乐也”,凡是使人快乐,使人感官可以得到享受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乐。礼的作用在于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具有强制性,而乐则重在陶冶人们内心情感,使本具有强制性的礼变为能获得自我满足的精神需要,使森严的等级关系华在和谐的情谊之中。这种礼乐教育在西周时期确实对于改变风俗习惯,安定社会秩序,加强各诸侯国之

7、间的联系起巨大作用。“射御”是军事训练,是基本的军事技术训练。“书数”是基础文化课,书是文字,书是算法。书数是文化基础知识技能,作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而大学学的是《诗》、《书》。六艺教育作为西周教育的特征与标志,内容包括多方面因素,既重思想道德,又重文化知识;既重传统文化,又重实用技能;既重军事,又重戒备;既重礼仪规范,又要重内心情感修养。它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后来的“苏湖教法”、朱熹及颜元等人都十分重视。我们应注意分析六艺与西方七艺的联系与区别。二、私人讲学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