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ID:27815711

大小:76.7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研究进展_第1页
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研究进展_第2页
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研究进展_第3页
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研究进展_第4页
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研究进展摘要:猪链球前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尤以猪链球菌2型最为流行。通过对猪链球苗2型毒力因子的研究,已确定几种主要毒力因子,研究中又发现几种新型的毒力因子,期望从这些毒力因子当中发现它们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开猪链球菌感染的神秘面纱,进而控制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主要毒力因子;靳型毒力因子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suis,SS)是世界范]韦I内引起猪链球菌病最主要的病原,也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根据菌体荚膜多糖抗原性的不同,分为35个血清型(1—34型,1/2型)山%可以引起猪的脑膜炎、关节炎、败血

2、症、心内膜炎、肺炎、流产、多浆膜炎及人的急性脑膜炎、永久性耳聋、感染性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等疾病,严重的可导致死亡2糾。主要致病血清型为SSI、SS2、SS1/2、SS7、SS9和SS14,其中以SS2流行最广、致病性最强⑸。我国发生的猪链球菌病主要rtic群和D群引起。由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猪链球菌病,过去在欧洲、南亚、北美一些国家流行比较多,但近些年在我国也时常发生。国内1991年在广东省首次分离鉴定到SS2;1998年我国江苏发生的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链球菌病造成几十人感染,十余人死亡;2005年在I川川发生的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链球菌病导致206人感染,3

3、8人死亡;2006年9月,广西某猪场发生市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链球菌病,导致多头猪只死亡,所幸无人感染。由于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链球菌病属人兽共患病,死亡率较高,不仅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从2007年至2010年,每年暑假我都去猪场实习,发现我所到的几个猪场都将链球菌病列入免疫程序当中,可见人们对链球菌的恐惧并未消除。SS2存在着强致病力、弱致病力和无致病力菌株。强致病株引起猪严重的临床症状,并能从中枢神经系统分离出病菌。弱致病力菌株仅引起温和的临床症状,偶尔能从中枢神经系统分离出该菌。无致病菌力株不引起临床症状。其致病力的差异与

4、各菌株的毒力因子直接相关,猪链球菌的毒力因子较为复杂,已知猪链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有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细胞外蛋白因子(EPF)、溶血素(SLY)、荚膜多糠(CPS)、纤连蛋白/血纤蛋白原结合蛋白(FPBS)、毒力相关序列ORF2、谷氨酸脱氢酶(GDH)等,不同地区分离的猪链球菌菌株,其毒力因子出现的概率也不一样,尚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和关节炎综合症的猪链球菌大约只有一半能用目前发现的毒力因子作为检测指标。因此,探索新的毒力因子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⑶。1主要毒力因子MRP和EPF在致病性菌株检岀率很高,在非致病性菌株中检出

5、率极少,常作为判断致病性的指标SLY分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且在猪链球菌粘附和裂解Hcp・2细胞的过程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纯化的SLY能导致人脑微血管内皮单层细胞产生病变;FPBS在细菌定植靶器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毒力相关序列ORF2在强弱毒株之间的序列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菌株致病性不同;GDH和CPS与猪链球菌的血清型分型有关,同时又都是毒力因子。2新型毒力因子2.1反应调节因子RevS基因反应调节因子RevS基因是在2002年发现的SS2的第一个反应调节因子,并被证明是一个孤立的反应调节因子。通过动物竞争试验证明反应调节因子RevS基因与S

6、S2在机体器官内的定居有关,其在细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鞠爱萍用我国四川资阳人源分离株05ZYH33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RevS基因对该菌株致病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构建中间为壮观霉素抗性基因,两侧为RevS编码基因上、下游同源序列的基因敲除载体,通过同源重组和PCR法鉴定,获得RevS编码基因完全被壮观霉素抗性基因替代的突变株。该基因敲除后细菌的稳定性、生长曲线、菌落形态、溶血性、染色情况、镜下形态及蛋白表达等基本生物学性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动物感染试验显示,RevS突变体对小鼠的致病性显著减弱,但对其主要宿主猪的致病性未见显著改变H

7、叫这表明国内强毒株RevS突变体刈潴致病性没有明显减弱,这种差界可能与实验动物的种类、大小、接种途径和剂量的不同有关,但也不排除国内毒株存在独特的致病因子和致病机制的对能⑶。2.2蛋白酶JobinMC等对致病性SS2产生的一系列蛋白酶进行了研究,先后发现了分子质量55ku的精氨酸氨基肽酶、胰凝乳蛋白酶样和具有酪蛋白酶活性的物质及在SS2细胞内和培养液上清中的70ku的肽酶活性物质(DPPIV)o精氨酸氨基肽酶、酪蛋白酶和DPPIV活性在所有的被检测的SS2屮均可检查到,而胰凝乳责口酶活性只在欧洲分离的致病性SS2株检测到。这种蛋白酶的最佳pH为6-8,最

8、佳温度为25cC-42cCl,1J,这是关于致病性SS2产生的蛋白酶的首次报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