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会考必修二

高中历史会考必修二

ID:27824454

大小:150.0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6

高中历史会考必修二_第1页
高中历史会考必修二_第2页
高中历史会考必修二_第3页
高中历史会考必修二_第4页
高中历史会考必修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会考必修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二经济模块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灌溉工具及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主要生产工具:神农氏“制耒相,教民耕作”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②春秋战国:精耕细作(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牛耕的出现③汉代的发展:曲柄锄,大镰,楼车,汉代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东汉某些地区已出现一牛挽犁④唐: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灌溉工具:廊斗和翻车著名的水利工程: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现在都

2、江堰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了解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3)结合有关史实,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②(人民版)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③(岳麓版)“男耕女织”式口给口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1)掌握古代中国制瓷业、冶炼业、纺织业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特点。陶瓷业①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杜甫“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的是越窑青瓷②宋代:景德镇“瓷都”③清

3、代:粉彩瓷器冶金业①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②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冶铁技术的进步:冶炼牛•铁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炼钢技术。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③汉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纺织业:①汉代:丝织品经丝绸Z路远销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素纱禅衣图片)②唐代:私营作坊兴起③宋代:棉花种植技术、棉纺织技术的推广④元代:黄道婆(新式纺纱机)⑤明代:手工丁场和雇佣劳动力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2)结合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史实,概括古代中国手

4、工业的主要特点。①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③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④手工业生产规模人、分工细;①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②明清时期于•工业8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了解我国古代从商朝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①春秋战国: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②唐:唐代长安:A布局整齐,“市”与“坊”界限分明B官府氏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C出现夜市③宋:

5、宋代东京:A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B整齐划一的市坊制被打破,市、坊界限不复存在c市的启闭不再rh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岀现夜市、哓市D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④明清:商帮和会馆的岀现(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2)结合我国古代从商朝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①商业不断发展,发展水平较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②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③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4•“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1)掌握“重

6、农抑商”政策的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了解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并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基本内容:明清两朝禁止屮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屮国进行贸易表现:影响: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丁西方,处丁被动挨打的境地。(3)以江南地区丝织业为例,了解我国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表现。明朝屮后期,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屮首先出现雇佣关系(4)结合明清时期政治和经济的情况,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明清王朝推行重农抑商和

7、闭关锁国的政策。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后屮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口然经济开始解体。(2)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积极作用。(3)结合有关材料,分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4)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时间、地点、投资人、主要企业。「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投资人:官僚

8、、地主、商人、买办、华侨(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丄要企业丁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孙徳英)L广东南海继昌隆缠丝厂(陈启源)2.民族工业曲折发展(1)掌握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时间:甲午战争后到一战爆发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口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原因:[②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