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会考必修二复习

高中历史会考必修二复习

ID:38894852

大小:1.88 MB

页数:159页

时间:2019-06-21

高中历史会考必修二复习_第1页
高中历史会考必修二复习_第2页
高中历史会考必修二复习_第3页
高中历史会考必修二复习_第4页
高中历史会考必修二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会考必修二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第二册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aa)(P4--5)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唐朝:出现曲辕犁远古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铁犁牛耕春秋战国(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a)(P8-9)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关中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3)中国

2、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b)(P4课前提示)A、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即男耕女织)的农业经营方式。具有分散性。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C、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具有落后性。2009会考15.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大运河D.井渠2007会考9、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3、A.神话传说时期B.春秋战国C.汉朝D.唐朝▲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aa)(P12)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b)(P13--14)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由

4、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b)(P15)唐代: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2009会考16.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描绘瓷器的主要产地在A.古代河北B.古代河南C.古代陕西D.古代浙江▲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市

5、”在历代的发展(bc)(P18--19)①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③六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④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2)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ab)(P20)①唐代: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②宋:汴京(河南开封);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相国寺庙会);2009会考17.读图4,我国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所发生

6、的重大变化有A.洛阳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B.“草市”和集镇开始出现C.“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D.开始设立专门管理“市”的机构2008会考28.某校同学在观看校园历史板报时,看到解读《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场景》的一段文字:“市”在东汉时期已有发展,当时“市”的四面建有门、墙,有专门管理机构,管理相当严格;城市中心还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集市上商品众多,有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有丝绸、瓷器、活字版印刷的精美书籍等手工制品,交易频繁。由于东汉政府鼓励弃农经商,所以在集市上来往着众多腰缠万贯、社会地

7、位高、受人尊重的商人。同学们看过这段文字后,纷纷说其中有些表述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这段文字表述中的两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6分)错误一:东汉形成了“草市”。理由:草市应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不是汉代;错误二: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出现在东汉的市场上。理由: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才传到中国的。错误三:东汉的市场上出现活字版印刷的精美书籍。理由: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东汉不可能有这种技术。错误四:东汉政府鼓励弃农经商。理由:“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错误

8、五:东汉的商人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理由: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在社会上遭受鄙视,在政治上和生活上也遭受歧视。(任选其中两点即可)▲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ab)(P22)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维护政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