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兰+儿科治法概要

刘玉兰+儿科治法概要

ID:27846748

大小:5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6

刘玉兰+儿科治法概要_第1页
刘玉兰+儿科治法概要_第2页
刘玉兰+儿科治法概要_第3页
刘玉兰+儿科治法概要_第4页
刘玉兰+儿科治法概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玉兰+儿科治法概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六章儿科治法概要学习目标1.掌握儿科常用内治法的用药原则及给药方法。2.熟悉儿科外治法及其临床应用。辨证论治是川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治”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z—,中医儿科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很多,主耍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由于小儿生理、病理、病因、病种与成人有所不同,故在治疗方法、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的运用上也有其特点。具体治法应结合儿科特点,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选用,以提高疗效。第一节小儿内治法的用药特点一、治疗要及时、正确、审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故诊断明确、辨证准确、治法正确、选药精确尤为重要。治法用药是否正确

2、,关系着小儿病情的进退。药物的选择方面,由于“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彫,转救转剧,转去转远”,故英用药应审慎,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药物有寒、热、温、凉之分,用之不慎可造成新的阴阳失衡致生他疾。在同类药物中,要尽量选择适宜小儿体质特点的药物,凡大辛、大热、大苦、大寒、有毒、重镇、攻伐、峻下、壅补Z品,应审慎使用。二、治疗要中病即止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其对药物反应较成人灵敏。其处方用药应轻巧灵活,尽量避免治疗目的不明确、堆砌药物的大处方。性味猛烈的药味,应严格掌握其用量。小儿中药剂量常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方剂组合、药味

3、多少,以及药味本身的性味、质地轻重、毒性大小来确定,并可结合医者的临床用药经验使用,一般应在药典规定的剂量范围内。处方要精准,用药要适当,剂量要准确,还要注意使用的时机和法度,做到“中病即止”或“衰其大半而止”。三、注意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的选择儿科用药一般以内服汤剂为主,但汤剂有服用不便及“缓不济急”的不足。近来,许多医院开始推广使用中药煮散剂。中药煮散剂继承了辨证论治的长处,保持了汤剂的固有特点,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色与复方特点,克服了汤剂用量大、饮片外形大、有效成分不能充分利用等缺点,既节约了药材,提高了疗效,且大大降低了药费,煎煮药量可随机掌握,方便服用。对于婴幼儿

4、,也可用口服液或糖浆剂。丸剂、片剂在不能吞服时,可研碎,加水服用。颗粒剂和浸膏剂可用水溶解稀释后服用。为了避免服药困难,可用栓剂或通过直肠给药。病情需要时,可用注射剂注射给药,作用迅速,是儿科比较理想的一种给药方法,但要严格掌握其剂量、适应证、禁忌证,防止发生副反应。知识链接什么是中药煮散剂?中药煮散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起于先秦,兴于汉代,盛于唐宋,衰于明清,在漫长的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药煮散剂是指将中药材粉碎成一定粒度与水共煎,去渣取汁制成的中药液体制剂。它与汤剂一样是中药的传统用药形式。其遵循了中医药的基本理论,继承了辨证论治的长处,保持

5、了汤剂的固有特点。煮散剂既保持了传统汤剂的所有特性,又以其特有的节省药材、煎煮时间短、有效成分煎出率高等优势,运用于临床,历经千年而源远流长。四、中药的煎服方法汤剂具有加减灵活的优势,仍然是儿科最常用的剂型。煎熬时要分清处方中是否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的药物。煎熬前耍用干净冷水浸泡药物15〜30分钟,煎熬时间根据处方治疗功效决定。每天煎出的药量为:新生儿30〜50mL,婴儿60〜100mL,幼儿及幼童150〜200mL,学龄儿童200〜300mL。煎出的药液,根据病情,分3〜5次服用。喂药时尽量不要强行灌服,小婴儿可用小勺或喂药器,从口角处顺口颊方向慢慢喂入,幼儿和学龄

6、儿童应鼓励其自愿服药。五、小儿中药药量儿科应用屮药汤剂需对用药总量加以控制。以成人量对照,新生儿可用1/6量,婴儿用1/3量,幼儿及幼童用1/2〜2/3量,学龄儿童接近成人量。儿童用药量的控制可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经验,分别通过精简药味或减少单味药用量來实现。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疾病的轻重不同,用量应有所变化。一-般的门诊病例和并不十分危重的住院病例,均可按上述比例用量处方。但若病情急重,则不要受此限制。(1)处方屮药味多少不同,用量也要有一定的变化。药味特别少的处方,每味药的用量可增大,但以不超过成人一般用量为限。药味多的处方,主药的用量以不减为好,辅助药可以适当

7、减少。第二节小儿常用内治法在审明病因、分析病机、辨清证候之后,应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治疗方法,其中“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是最基本的治法。按照八法原则,根据儿科临床特点,可组合成以下常用内治法。一、疏风解表法疏风解表法主要适用于外邪侵袭肌表所致的表证。外邪郁闭肌表,开阖失司,出现发热、恶风、汗出或无汗等症。应使用疏散风邪的药物,使郁于肌表的邪气从汗而解。临床上根据不同的证型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祛暑解表等。代表方分别有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新加香蕎饮等。二、止咳平喘法止咳平喘法主要适用于邪郁肺经,痰阻肺络所致的咳喘。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