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式之展现与思考之启发.doc

心智模式之展现与思考之启发.doc

ID:27857023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6

心智模式之展现与思考之启发.doc_第1页
心智模式之展现与思考之启发.doc_第2页
心智模式之展现与思考之启发.doc_第3页
心智模式之展现与思考之启发.doc_第4页
心智模式之展现与思考之启发.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智模式之展现与思考之启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智模式之展現與思考之啟發-系統動態(力)理論應用於史學研究領域之初探王樾*台灣淡江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楊朝仲**台灣逢甲大學營建與防災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文柏***台灣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二年級**壹、前言系統動態(力)理論應用於歷史領域之嘗試並非從本文開始,之前便曾有國外研究者提出專論P.JeffreyPotash,〈BUILDINGSYSTEMINTOTHEHISTORY/SOCIALSTUDIESCURRICULA:SOMEPRELIMINARYTHOUGHTS〉《theCreativeLearningExchang

2、e》,Volume4,Number1(Winter/Spring1995),Page1-11或教學計畫GregReid,〈CausesoftheCivilWar〉。此一教案係GregReid先生於1996年8月提出並交由「theCreativeLearningExchange(CLE)」此一機構放置於機構網站上供各界參考。,但本文與既有研究稍有不同,即本文係從史學研究方法與目的出發,而非以單一歷史事件或歷史教學方法作為研究對象。本文之寫作,係一個結合史學理念與系統理論以進行研究的嘗試,透過史學研究領域及系統動態(力)研究領域學者的對談與合作,

3、作者以為本文可能有以下兩點成果-一、系統動態(力)理論具有多元運用價值,不僅可運用於工程及管理科學,更可能有助於史學等人文學科之研究。將系統動態(力)理論運用於史學研究時,可促使研究者避免狹隘武斷的線性邏輯推論,而在線性因果之上,注意全面的、複雜的因素,並養成謙和而尊重多元觀點的良好態度。二、系統動態(力)理論可使人得到一種普遍性的哲學啟示。透過系統動態(力)理論,可使人了解真理探究並不容易,必須透過連續而開放的過程來趨近。而此一態度恰符合多元而開放之當代社會主流價值。貳、本文何以認為系統動態(力)理論有應用於歷史研究之可能一、此一理論適合應

4、用在與時間演進有密切關係之課題研究歷史學究竟性質為何,容有爭論陳慧宏,〈歷史是一門科學嗎?引介JohnLewisGaddis,TheLandscapeofHistory:HowHistorMapthePast〉《台大歷史學報》,35期(2004),頁309-319,但歷史研究包含時間因素徐梓,〈多元與辨證的時間觀-讀費爾南.勃羅代爾(歷史與社會科學:長時段)〉《台大歷史學報》,32期(2003),頁331,應是可以肯定的。因此本文以為或可嘗試將強調時間滯延且與時間演進具有密切連動關係的系統動力理論應用於歷史研究。一、此一理論以圖形展現研究者心

5、智模式並強調因果回饋(一)歷史研究複雜而多樣我國歷史學者何炳棣先生曾說過「治史的最終目的是綜合」何炳棣,〈序言〉《中國歷代土地數字考實》(臺北,聯經出版社,1995),頁6;另一位我國歷史學者杜維運教授亦曾於其鉅著《史學方法論》一書中指出「歷史的發展,有其彈性及複雜性,唯一的絕對的決定歷史的因素,絕不存在,多種的因素,是存在的。」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2005),頁450,藉由以上兩段話,我們可以了解歷史研究室多樣而複雜的,因為一件事之形成,絕非由單一因素所造成,任何問題並不存在單一而絕對的解答。(二)歷史裡沒有絕對正確的答

6、案,也沒有原則與定律歷史是史學家根據歷史事實,也就是所謂的史料而寫成的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2005),頁141,然而史學家一般卻也都承認大部分以往曾經發生的事實,早已如雲煙般消散,不留任何紀錄,也無任何痕跡可供考證,留有資料可供考證追溯的僅是其中絕小部分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2005),頁25-26。因此,目前的歷史研究者多認為歷史有其不完整性,無法完整重建,並因此認為歷史研究無法從殘缺不全的歷史資料中找到「絕對正確解答」或是任何「原則」、「定律」。沈剛伯,〈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四十週年慶演講稿〉

7、《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68.10.31),第40本上冊。(三)系統動態(力)理論以圖形展現研究者心智模式史學研究具有複雜多樣之特性,已如前述,在史學研究領域常常可以看見不同研究者對同一事件提出不同分析解釋之百家爭鳴情形,然而史學研究領域中之論文多以文字作為主要表述工具,且動輒數萬言,使得論文閱讀者較難掌握論文作者想法之全貌;並難以整合不同研究者透過論文所提出的各種意見。是以本文以為倘若可以透過圖形來展現研究者所想要提出之意見,或可有助於研究成果之理解與不同意見間之整合溝通,而使史學研究更具效能。(一)系統動態(力)理論強調因果

8、回饋法國年鑑學派的史學家費爾南‧勃羅代爾(FernandBraudel)曾指出傳統史學家往往把時間看作是一種從過去經現在向未來的線性發展,只專注於事件爆炸時一閃而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