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 语 症”再 陈 述——兼与蒋寅教授商榷

“失 语 症”再 陈 述——兼与蒋寅教授商榷

ID:278923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7-17

“失 语 症”再 陈 述——兼与蒋寅教授商榷_第1页
“失 语 症”再 陈 述——兼与蒋寅教授商榷_第2页
“失 语 症”再 陈 述——兼与蒋寅教授商榷_第3页
“失 语 症”再 陈 述——兼与蒋寅教授商榷_第4页
资源描述:

《“失 语 症”再 陈 述——兼与蒋寅教授商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失语症”再陈述——兼与蒋寅教授商榷【作者】曹顺庆翁礼明    《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发表了蒋寅教授的《对“失语症”的一点反思》一文,文章对近年来“失语症”这一概念及其“理论魔力”在学界广泛流行从学理上进行了“认真剖析”,并得出“失语症”是一个不能成立的命题的结论。虽然蒋教授的分析和论证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蒋教授对“失语症”的内含及其在学界流行的理解也存在不少误读和曲解,在此,我应《文学评论》之约,为推动学术争鸣而撰写此文,以期对“失语症”的理论内含和学术指向进行再陈述,通过对“失语症”的论争进一步推动对文学

2、理论界对20世纪中国文论话语的反思。    首先,要澄清的一点是是:我在2003年全国古代文论年会上对“失语症”的陈述,并非如蒋寅教授所说的“顺庆兄翻开底牌”、“为这个话题亮了红灯”,显然蒋教授的说法是一种曲解。学术无禁区,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给学术问题“亮红灯”,不但我没有这个资格,蒋寅教授同样没有资格对某一学术问题“亮红灯”。用“失语症”来概括20世纪中国文论是我基于对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整体把握,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话语是在激进的反传统文化思潮语境中诞生的,这就导致了文论话语在知识谱系层面通过移植西方理论话语来替

3、换中国传统的话语,从而割断了现当代文论话语与传统文论话语的血脉联系、割断理论话语与创他实践的血脉联系的警醒和反思,意在引起理论界对当前文学理论危机的重视。“失语症”这一概念本身是反思当前文学理论现状的结果,“失语证”的提出之后又为理性地反思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所走过的历程提供了一个讨论和对话的平台。而且,近十年来,学界对“失语症”的持续关注和热烈讨论也并不是“理论魔术”玩得出来的。失语证之所以能引起如此长时期的热烈讨论,是因为这一概念具有相当的理论概括力和学术张力,在总结和解读百年来文学理论发展历程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有

4、效性。因此,蒋寅教授认为这一概念是(提出者)“逻辑虚构”和(认同者的)“理论错觉”显然不是基于严格的学理分析和严肃的理性判断。    其次,20世纪文化和文论“失语”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不仅是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当下文学理论现状的反思。当前学界学风空疏已经严重阻隔了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理论研究在一些学者的手中几乎变成快餐文化,日趋浮躁的治学态度成为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的最大隐患。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一些从事人文学术研究的学者和青年学生在大力追捧西方理论(大多是西方文论的二手货)之时,却基本上

5、不读中国古代文化元典,或者读不懂文化元典,不知《十三经》、《诸子集成》为何物,在学术著作中为了装点门面,临时找一些古文今译的作品来阅读或引证。众所周知,古代文化典籍经今人翻译成为现代汉语之后,已经走样、甚至变味,与原典有天壤之别。面对承载民族精神、承接民族血脉的文化原典被束之高阁,作为以文化传承为己任的知识分子,无不深感无奈、汗颜、甚至惶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刷,随着网络文化、消费文化不断对传统精英文化进行颠覆和消解,作为承载民族精神的文化元典只能成为历史博物馆中收藏品。如果不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用不了多长时间能

6、够读懂文化典籍的学人或许将成为稀世珍宝,民族文化的血脉传统将后续乏人。大多数学人在不断追新求异中消耗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生命,而无暇顾及民族文化的血脉传统,无暇在学术研究中探本溯源、振叶寻根。在中国文化根基不断失落、文化精神渐行渐远的今天来质疑“失语”,似乎是一种多余。不知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学见长的蒋教授是否有同感。    再次,蒋教授认为“‘失语’论者不是在说自己失语,而是说学术界集体失语。”这是蒋教授的误会,“失语症”立说者从来没有宣称自己免于“失语”,“失语症”立说者深知自己身处“失语”的现实文化境遇之中,从来没有“

7、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然而,并不是因为身处某种文化境遇之中就不能对这种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赛义德身处西方文化境遇之中,但他同样可以尖锐地批判西方学界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来建构“东方”。此外,“失语症”是对百年来文学理论状况的宏观把握,并不针对具体的专家学者,也无意表达对文学理论家们的不敬,因此,“失语症”并非意指“学术界集体失语”,仅仅是对现当代文论话语的学术性的内省和反思。    而且,用“失语症”来概括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状并非是对百年来的文学理论所取得的成就的全盘否定,20世纪中国文论话语的确形成了以马克思

8、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根基的文论新传统,这种文论新传统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进行整合,对推动中国20世纪的文学创作、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发生和发展作出过独特的贡献,无可否认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是现当代文论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世纪之交,随着对“失语症”讨论的不断深入,顺理成章地将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推到学术前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