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

浅谈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

ID:27909655

大小:75.1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_第1页
浅谈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_第2页
浅谈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_第3页
浅谈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_第4页
浅谈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论文关键词]儿童,创造力,学校教育[论文摘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探究了解创造力的基本概念,以及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学校教育中的创造力教学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一、研究背景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低等动物的最根本的特性和标志之一,对于创造力概念的界定层出不穷,而研究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是儿童整个心理方面发展的关键部分。其儿童的创造力与学校的教育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二、创造力的定义创造力是个很复杂的概念,研究者往往因研究的取向不同而对创

2、造力有不同的定义。过去有关创造力的研宄不外乎从历程[1]、个人的特质[2]、产品[3],以及压力环境[4]四方面进行讨论。历程的观点着重于分析产生创意的过浅谈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论文关键词]儿童,创造力,学校教育[论文摘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探究了解创造力的基本概念,以及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学校教育中的创造力教学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一、研究背景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低等动物的最根本的特性和标志之一,对于创造力概念的界定层出不穷,而研究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3、是儿童整个心理方面发展的关键部分。其儿童的创造力与学校的教育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二、创造力的定义创造力是个很复杂的概念,研究者往往因研究的取向不同而对创造力有不同的定义。过去有关创造力的研宄不外乎从历程[1]、个人的特质[2]、产品[3],以及压力环境[4]四方面进行讨论。历程的观点着重于分析产生创意的过程与阶段;个人特质的观点注重于探讨高创造力者应具有的人格特质;产品的观点着重于界定创造性产品的标准;而压力环境的观点则着重于探讨压力或环境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三、儿童创造力的发展随着儿童进入小学,不断地理解和掌握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

4、验、基本技能和行为规范,且通过思维的有效发展小学时期的儿童在创造力方面有着实质的进展。[5](一)小学时期儿童创造力的发PC1.进入小学后,在教师的影响下,其想象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儿童的想象的创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2.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过度到可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二)各科学习中小学儿童创造力的发PC1.通过我国台湾学者贾馥茗对语文科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进行的实验研究[6],我们可以看到小学语文学习中儿童创造力是向前发展的,进行创造性教学是可以加速其进展的2.我国台湾学者贾馥茗也对数学科中小学生创造

5、力发展进行了实验研究[7],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儿童的创造力可以得到迅速的发展,而科学的教学则会加速这种发展。四、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学校因素(一)学校教育对儿童个体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文献探讨[8-10],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正面学校因素为:1.学校课程提供思考能力的训练。2.教师提供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榜样。3.教师表达对学生创造力表现的期望与信心。4.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5.同辈榜样的学习。阻碍创造力发展的教育因素为[11]:1.教学中的偏差妨碍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2.陈旧的教育方式带来的心理压抑感妨碍儿

6、童创造力的发展。(二)学校创造力教育的重点我国台湾学者葉玉珠通过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学校教育应该加强的方面[12]:1.培养学生自主自发学习的精神和态度。2.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3.加强收集资料和问题解决的能力。1.强调多元化的教育。2.重视自省能力的培养。3.教育不应该只注重于培养孩子的成就,更应该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耐性。7.教育并不是只有知识的教导,最重要的是知识的启发。8.教师应该提供学生一个开放的想象空间,引导与鼓励学生,而不要压制学生的思考。9.教师提供学习的榜样。整体而言,正面的学校环境应有助于创造力发展,但对于学生长久

7、创造力的表现影响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究其原因,师生的关系、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的期望等等都有可能是其影响的关键因素。五、结语通过从不同角度对创造力概念的认识,以及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认知,结合相关研究对儿童创造力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分析,这些将有助于学校老师,对合理、科学的进行教学提供帮助,同时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参考文献:[l]Gallagher,(1975).Teachingthegiftedchild(2nded.).Boston,MA:AllynandBacon.[2]Feldhusen,(1995).Creativi

8、ty:Aknowledgebase,metacognitiveskill,,29(4),255-268.[310]Sternberg,,Lubart,(1996).,51(7),677-688.[4]Amabile,(199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