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小学书法课程定位思索

文化视角下小学书法课程定位思索

ID:27911015

大小:67.3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6

文化视角下小学书法课程定位思索_第1页
文化视角下小学书法课程定位思索_第2页
文化视角下小学书法课程定位思索_第3页
文化视角下小学书法课程定位思索_第4页
文化视角下小学书法课程定位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视角下小学书法课程定位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化视角下小学书法课程定位思索2011年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书法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的书法教育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书法课程的学科地位不独立。二是把书法课简单地当作写字课来上。三是书法课堂教学过多关注技能传授,缺少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因此,笔者认为现代的小学书法课程不应仅仅以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为目标,更要让学生了解书法,感受、继承中国的书法文化。有了这样的全新理念,书法课也能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陶醉在书法艺术之中。一、挖掘书法内涵,传承书法独特文化书法内涵文化即书

2、法本体的东西,我们说它是文化,那是因为文字经过千百年的演化,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形式语言体系、技法及美学构成。1.汉字文化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上唯一以文字的书写作为表现内容的艺术形式。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形成了各种字体: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发展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书家们对这些字体进行艺术加工,从而使汉字升华为艺术。书法中各种书体的演变过程就是汉字的发展过程,记录着多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历史与文化的交融。小学生通过对书法的学习可以大体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因此,汉字文化是小学生书法课程的重要内容。

3、2.文房四宝书法所用的工具笔、墨、纸、砚则被誉为“文房四宝”,正是这“文房四宝”推动了书法的发展,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中国式的视觉表达方式,使书法成为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精神气象的一种文化品种。如其中的“纸”,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使我国图书由“筒牍”时代迅速发展到“卷轴”时代,更由“卷轴”时代迅速发展到“雕版”时代。最看“砚”,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从最初的磨墨工具到被收藏界争相收藏的藏品之一,因此,“文房四宝”是小学书法课程中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3

4、.名家文化中国书法史,不仅有一大批精美绝伦的书法艺术精品,更有一大批名垂千古的书法大家,如王氏父子、欧阳询、颜真卿等。另外,中国历来的书家极重视人格修养,有“人品高才能书品高”之谓,书法史上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比如“临池学书”、“笔冢”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能找准时机,渗透于教学之中,必然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取得良好的德育之功效。2.用笔文化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要学好书法就要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在书法课程中少不了技法学习,但我们不能把技法简单地理解为技术动作,我们要把用笔技法上升到文化学习的高度,

5、让学生去“品”,去体味用笔的感受。用笔的方法是指提、按、擒、纵、使、转、顿、挫等。不同的笔法产生不同的墨迹效果,有方、圆、肥、瘦、刚、柔等。书法是“线”的艺术,“线”讲究浓淡干湿、轻重缓急。《书谱》有言:“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教师要做的是将这些高深、精妙的用笔文化给予充分的展示,让学生去体味、感受,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对书法的持久兴趣。3.碑帖文化一直以来,很多书法爱好者仅仅把碑帖看作“范字”,学书就是“临字”,殊不知,历代经典碑帖,其实也是一部文集,所以读历代碑帖,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在阅读一部

6、经典文章,可以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和文学修养,真可谓品字赏文,相得益彰。书法的碑帖文化涵盖了整个中国书法史,不同时代,不同书家,不同风格的书法艺术珍品,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给小学书法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二、拓展书法外延,丰富书法承载文化小学书法课程在课型上可开设书法活动课,结合传统文化进行小学书法主题式教学,让书法课变得更“活”。当然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必须要从学生的书法技能和年龄知识水平两方面考虑,合理安排。1.吉祥字词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吉祥文化内容丰富。已经成为中国非物资文化

7、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单字的“福”、“龙”等;多字的“虎啸”、“福寿延年”、“国泰民安”等。吉祥字词创作书法作品,字少,章法多样,易出效果,比较适合低中段学生。2.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书写的人生哲理之精华,可从简单的一句中悟出大道理,以警示后人。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等。这些名言警句创作的书法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寓意深刻,而且对学生有积极的德育功效。3.诗词歌赋中国历来就有诗书结合的习惯,将自己或他人吟咏的诗篇用书法的形式记载下来,使之读诗看字

8、,获得双重享受。如王献之的《洛神赋》、米芾的《莒溪诗》、王铎的《草书诗卷》等等,借助经典的诗词歌赋作品,学生通过欣赏、创作,使之沉醉于艺术氛围之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1.风景名胜文化自然景观的美丽,还须有人文景观的浸润。在风景旅游区,我们总能见到一些名家的书法点缀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