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ID:27914523

大小:56.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浅谈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浅谈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广丙玉林市兴业县城隍镇第二初级中学537813摘要: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以来,新教材的全面推广、新理念的积极推行在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教学面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然而,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一些问题。木文仅就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其对策。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感悟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课外相关信息,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内容,并阐述为何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不管这些原因是否成立,似乎都是课堂的“标准答案

2、”,都应该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可。甚至有时,教师还会被学生的某些与课堂毫不不相关的观点牵着走,进入了盲目讨论的误区,而语文教学中最基木的字词标点、句子段落的具体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及规律的讲解在语文课堂上渐渐隐退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数不胜数,他们甚至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结构与顺序有什么区别,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一、几点感悟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

3、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2.“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平起平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乂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0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1.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0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

4、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0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相反,如果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内部的思考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也无益。二、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

5、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2.教法。任何-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0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3.师生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

6、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三、课堂教学避免误区不能让语文课变成朦胧诗,即阅读文章不求其解笼而统之,了解人意即可。不能将语文阅读变成警句摘读,即让学生只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感人的语句,任意阐述缘由即可。四、课堂教学建议1.把预习、导读、复习、练习都纳入课堂。教师指引,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4的过程中去实践,教师的主导作用则画龙点晴地突显在学生思维受阻吋给予指导和解决,使整个学习过程能把握重点,易化难点,激发疑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

7、业负担,还可以让师生始终聚焦于教材,冋吋也节省了大量课内外学习语文的吋间,以便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2.要把握好课堂讨论。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吋常常忽略了0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漫无S的的提问,随意的冋答,只是在做低效劳动。因此,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0的,此外教师面对学生

8、的讨论吋要注意适吋调控。3.朗读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朗读是品味文章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朗读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言和体会文章情感基础之上的,这些基础,只是反复朗读或空泛地评价朗读的好坏都是无效劳动。多问几个“这里应该怎样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