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社会》历史内容的教学策略

浅谈《品德与社会》历史内容的教学策略

ID:27932081

大小:5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品德与社会》历史内容的教学策略_第1页
浅谈《品德与社会》历史内容的教学策略_第2页
浅谈《品德与社会》历史内容的教学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品德与社会》历史内容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品德与社会》历史内容的教学策略吉林省通榆县教育基教办(137200)刘浩东【摘要】历史知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觉得棘手的教学点之一。【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历史教学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涵盖了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等领域。在进入高段特别是六年级学习时,教材中历史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究竞怎么教?是让学生系统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还是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或者另有意图。这不免让教师心中顿生疑虑。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

2、段历史内容学习与初中历史学习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历史内容是以“散点”式的方式呈现,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沿着“以情感为主线,促进品德形成”这一思路进行教学。1精选历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中天在讲述历史时,对于内容进行了精选,并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让观众感觉不到历史有多么遥远,似乎就近在咫尺。因而,笔者在教学中注意精选历史,找准儿童的兴奋点,巧设悬念,激发其学习兴趣。小学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编选了许多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这些历史片段承载着鲜活的生命表达和生动的细节描述。教学时,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些精

3、彩的故事与画面,引领学生走近那些熟悉或陌生的历史情境,还原故事中所含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从四大发明说起》一课时,课堂伊始,笔者引用“秦王批阅奏折”的传说导入,让学生了解古代人们知识相传的难度。置身于有趣的情境中,大家兴趣盎然。笔者接着乂拿出一张普通的学生作业木中的纸张,指着这张纸发出追问:“那我们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才有了纸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由于找准了学生的兴奋点一一一传说故事,并且拿出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作业纸,让原本神秘的故事平添了几分亲切感,便很自然地激发了其探宄历史的兴趣。2换位体验,感受历史,内化情

4、感所谓换位思考,心理学上的含义为:它是一种设身处地理解、体验受众的认知、情绪情感和需要等的心理过程。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通过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如教学《站立起来的中国人》中“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一话题吋,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层次了解旧中国体育史吋,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一一一假如自己是刘长春,当吋会是怎样的心情?假如你是看台上的一个中国观众,当吋会是怎样的心情?这样做,学生能在最大程度上体会当吋运动员的心情和作为一名

5、中国人的感受,懂得了由于旧中国腐败无能,旧中国的体育史带给我们的是耻辱和气愤。进而,有效突出了本课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3采用多种方式,让历史与现实对接对学生来说,历史既遥远又陌生,而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体验,能使他们走进历史,获得一定的历史感受,从而使其道德情感得到升华。在教学《从四大发明说起》一课吋,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四大发明的深远意义,笔者让学生进行了动手体验。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用毛笔在棉布上写字。经过亲自实践后,他们发现在布料上写字容易起皱,而且字也会显得模糊,从而在对比体验中感受到了纸的方便。在教学印刷术吋,笔者先让学生用土豆、彩泥或肥皂

6、做材料,动手制作一枚印章,结果学生要么无从下手,要么笔刻断了,要么字刻反了。从失败的动手体验中,他们感受到了古老印刷术的费吋、费力、费材等弊端。此吋,笔者再拿出为学生精心选择的“人”“中”“国”“我”“是”“爱”这六个铅字,要求学生分组活动,用这些铅字进行排列组合,组成词语或句子。比起先前的刻字,这“排”字活动真是既新鲜又有趣,大大丰富了学生对活字印刷术的感悟。课堂上的几次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寻找”历史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了中国古代的文明与辉煌,内心涌动着对祖先的敬佩,为之而骄傲。原本枯燥的历史教学在动手体验中变得灵活生动起来。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尤苏是

7、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并不是瞬间形成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人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在教学中如能适吋地引入一些国内外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照、中外比较,将会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学会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历史”不等于“历史知识”。品德与社会课上的“历史”教学的真正0的不仅仅是呈现历史的筋骨,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历史知识、历史进程,而是要让那一段历史“活”起来,“立”起来,“高”起

8、来,成为一座丰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历史丰碑所承载的内容与美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