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才战略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浅谈人才战略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ID:27936131

大小:65.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人才战略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_第1页
浅谈人才战略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_第2页
浅谈人才战略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_第3页
浅谈人才战略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_第4页
浅谈人才战略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人才战略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人才战略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工学结合方式,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髙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全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能否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人才战略【屮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

2、(2010)02-0097-01一、专业设置要以市场为依托,以地域经济为背景。职业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全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对职业院校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原则性意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致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经过办学实践,确立了“以人为木,工学结合,育双高人才,办满意教育”的办学理念,摸索出了“素能并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上既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乂重视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在培养途径上既注重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又走进

3、生产第一线,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人冰培养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快速发展的装备制造业需要大量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是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因此,我们强化了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体地位。二、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尽量体现“素能并重、工学结合”的特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上。课程结构以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辅之以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人文素质类课程。无论是单项专业技能训练,还是综合专业能力实训、顶岗实〉J,均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并与实际的生产任务相结合的专业岗位技能训练为主体;学生

4、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为适应社会就业准入制度,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把取得职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无论是岗位专门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训练,还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都应采取“三课堂结合”的教学方式。除了在学校教室、实验室、实训场(第一课堂)进行教学的课程外,我们把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等社团活动(第二课堂)、假期社会调查和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顶園实习(第三课堂)等都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并指派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专业协会等社团

5、活动的管理与指导;由教务处牵头,学保处、招就处、系部参与,对学生假期社会调査和专业实践进行布置和考核,使第二、三课堂在职业人方培养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以能力为本位,倡导教学做合一的课程教学模式。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知识传授可以教师为主体,而能力训练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工学结合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坚持教学做合一,深入幵展课程教学改革。第一,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重知识、理论传授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主体、能力木位、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教学原则和模式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或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我们

6、首先抓了骨干层的学习培训,解决教学改革中的观念认识问题。我们通过教师培训、职业教育专题论坛、学术年会、专家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全校教师研究和实践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第二,政策引导。我们根据“学生主体、能力木位、教学做合一”的原则组织教学,重新定义了一堂好课、一个好教师的标准,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不再看老师讲得好不好,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并以此标准来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质量,从而引导教师幵展课程教学改革;同时,我们从课酬计算、教研教改奖励、评优评先等方面大力向课程改革成果突出的教师倾斜,激励教师投身课程教学改革。第三,把实践教学改革作为工学结合教学

7、模式改革的核心来抓。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工学结合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环节,学院强化资源配置与运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校内实训基地。四、以学生为屮心,践行“三课堂结合”的素质教育模式。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的养成既要与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有机结合,又要通过F1常行为的规范去潜移默化地熏陶;既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渗透进专业教育课堂;既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也是所有教师和后勤服务人员的职责;素质教育还必须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除了把素质教育渗透进理论与实践课堂(第一课堂)教学外,还把校园内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和文艺

8、活动(第二课堂)、假期社会调查和专业实践(第三课堂)等都作为必修或选修学分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构建了“三课堂结合”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将综合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