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古代中华经济文明

专题二古代中华经济文明

ID:27943800

大小:4.77 MB

页数:109页

时间:2018-12-07

专题二古代中华经济文明_第1页
专题二古代中华经济文明_第2页
专题二古代中华经济文明_第3页
专题二古代中华经济文明_第4页
专题二古代中华经济文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二古代中华经济文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高三历史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二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一、选择题1.(2012·湖北稳派教育名校联盟联合调研·13题)《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行氏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齐”,自耕而食。有人就大加指责,说不该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材料主要反映了()A.春秋时期牛耕已经出现B.晋国农业生产技术比齐国先进C.传统的保守思想是先进技术传播的阻碍D.牛耕技术还不普遍【解析】根据题干《国语·晋语》反映的时期应该是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牛耕技术并未广泛推广,因此人们的思想对新技术还未认同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也就不足为奇。【答案】D2.(2012·潍坊北四县高三期中·11题)《耒耜经

2、》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题干描述的是曲辕犁,根据这一史实分析,最早出现在江南地区。【答案】D3.(2012·辽宁辽南五校协作体期中·13题)中原地区能够率先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其决定因素是()A.诸侯争霸的中心B.政治中心所在地C.铁器牛耕率先出现并普及D.文化昌盛,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原地区平原多利于农耕,生产工具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C项中铁器和牛耕属于生产力的发展,加之平原地

3、区。农业经济高度发达。【答案】C4.(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6题)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孙叔敖B.管仲C.李冰D.郑国【解析】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的水利工程,春秋时期孙叔敖在楚国主持兴修了芍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促进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本题材料所指的水利工程是李冰兴修的都江堰。【答案】C5.(2012·浙江台州中学第一次统练·22题)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

4、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解析】本题回答需要注意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这一关键信息点。分析各选项可以理解到,只有B项“黄牛过河各顾各”反映自给自足的特点。A项主要反映施肥对农业丰收的作用;C项说明秧苗生长良好可望带来丰收;D项是农业生产活动与天气气候条件关系的概括,ACD三项都没有反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答案】B6.(2012·潍坊北四县高三期中·10题)《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业。”《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

5、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题干中“为宝”“犹用药业”“竭时而止”说明农业在耕种过程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农业耕种时的精耕细作。【答案】C7.(2012·湖北百所重点中学10月联考·16题)《尚书·禹贡》记载的“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易涝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塘坝圩田系统。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南方()A.广泛使用铁器B.农业非常落后C.重视精耕细

6、作D.自然灾害严重【解析】从材料“克服低洼易涝……所造成的危害”“治水与治田相结合”.---可以判断B不正确;材料所述为自然环境的危害,并非自然灾害严重,故D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出广泛使用铁器,排除A;塘坝圩田系统本身就说明了南方农业的先进,这是一种水利工程,反映了精耕细作,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C8.(2012·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6题)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几个阶段。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①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②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③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④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7、的耕作方式。关键信息:成形期。铁犁牛耕始春秋战国,汉代广泛推广等过程。曲辕犁为唐代。【答案】B9.(2012·山西太原学段测评·13题)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突出表明()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