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

ID:27953801

大小:5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7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_第1页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_第2页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_第3页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_第4页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冯天瑜原创

2、2013-02-20  导读:历史分期是从总体上把握历史体系的有效方法,近代以来史学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作过长期探讨,而至今仍聚讼纷纭。当下流行的历史分期,将以君主集权为特征的秦至清两千余年称“封建社会”,有悖“封建”本义,且与社会性状全然不同的西欧中世纪封建制、日本中世及近世幕藩制混为一谈。而在此种泛化封建观出现以前及之后,曾有中国学人将这一历史阶段称“君主专制全盛之时代”、“霸朝”、“统一的郡县帝国时期”等等;欧美日本学者也多将先秦称“封建社会”,将秦至清称“家产官僚制”社会、“官僚主义”社会等,均不赞成以“封建社会”指称秦至清

3、两千多年。其实,秦汉至明清去封建渐远,称“封建社会”名不副实。这两千年间贯穿性三制度是:宗法制、地主制、专制帝制。故宜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称之。  对漫长的人类历史作时间向度的阶段划分,是历史学的一项基本使命。中国历史悠久而复杂,又具有许多异于外邦的特色,故对其作合理的分期,殊非易事。本文试探的论题是,中国历史分期诸段落应当如何命名?特别是曾经冠以“封建社会”的秦汉至明清这两千多年历史应当如何命名?  中国历史分期鸟瞰  历史分期是一个普涉性颇强的课目,一切史学乃至全体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均无法回避。诚如日本汉学家谷川道雄所说:“历史分期是从总体上把握历史体系的有效方法。”

4、若不能对历史作出科学的分期,历史体系的总体把握便无法实现,各种具体的研究也失去坐标系,如坠五里云烟,茫无头绪,也无法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清晰的历史脉络。.页脚.....  (一)中国传统的历史分期观  在西方史学(包括其术语)传人中国之前,中国史学主要以王朝断代,注重王者世系、统纪。战国时法家则从历史进化眼光划分历史阶段,商鞅学派有“上世—中世—近世”三段说,描述了“血亲政治—贤人政治—君主政治”的进化过程。韩非有“上古之世—中古之世—近古之世”说,以及“上古—中世—当今”说,并认为历史是进化、发展的,每一阶段都面临某种主要矛盾,解决矛盾的办法也因时而异——“上古竞于道

5、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种进化历史观,为夏曾佑、梁启超等近代史家借用并引发,以之与从西方引进的线性进化史观相对接,一度普遍使用。  西汉今文家治《春秋》,将两百余年的春秋史分作“有见、有闻、有传闻”三世;东汉何休(129—182)《春秋公羊解诂》,将三世说解释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此为治乱观的三分法,含有历史进化观意味,为盛行王朝分期法时代的历史分期之异类,后世今文家  沿用,亦被近代史家所假借。例如,康有为就将公羊三世说与《礼记·礼运》的“大同”、“小康”说相结合表述历史进程。梁启超在《变法通义》(1896)中以春秋三世说表述世界之进化过程;赴日本以后,

6、梁氏的《自由书·文野三界之别》(1899),以“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对应泰西的“蛮野—半开—文明”历史三段式。  (二)西方历史分期观及其引入中国  西方近代方形成明确的世界历史分期观,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中世纪”一词,与“黑暗时代”相并用。人文主义者彼得拉克(1304—1374)将历史分为罗马、黑暗时代、复兴时期。至公元1700年前不久,凯勒尔(1638—1707)出版《古代、中世纪和新时期世界通史》一书,开始了“三部史”的世界史分期法。意大利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1866—1952)说:“我们近代欧洲人把历史分成古代、中世纪、近代。”这种分期虽然“遭受了某些人的大量精

7、确的批判”,“但是,它支持下来了”。清末民初之际,这种分期法随着西方线性进化史观一起传入中国,“三部史”历史分期也被近代中国学者所参酌。他们作出相应的历史分期——  王韬(1823—1897)参考欧洲“原始民主—君主专制—君主立宪”的政治史进程,将中国史分作三阶段:三代以上“君与民近”;秦以下“废封建而为郡县”,尊君卑臣;近代“君主于上,民主于下”,明确地把三代之治与厉行专制的秦以下分作两个不同段落。  郑观应(1842—1922)参酌西洋社会史的说法,将历史分作三段:由“弋猎”变“耕牧”再变“格致”,此为“世运之迁移,而天地自然之理也”。这是从生产方式上划分历史阶段(渔猎经

8、济—农耕畜牧经济—工业经济)。  梁启超(1873—1929)在《中国史叙论》(1901)中,参考西洋人把世界史划分为“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将中国历史也分作“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并对应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阶段: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竞争、自团结之时代也。其最主要者,在战胜土着之蛮族,而有力者及其功臣子弟分据各要地,由酋长而变为封建。复次第兼并,力征无已时。……第二中世史。自秦统一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