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山水画的透视美

浅论中国山水画的透视美

ID:27963036

大小: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浅论中国山水画的透视美_第1页
浅论中国山水画的透视美_第2页
浅论中国山水画的透视美_第3页
浅论中国山水画的透视美_第4页
浅论中国山水画的透视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中国山水画的透视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中国山水画的透视美梁秋芬(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湖北武汉430000)【摘要】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绘画的透视方法的,西方绘画普遍运用的是焦点透视,而中国山水画运用的是散点透视来处理画面,在画面上能找到许多视点,即多视点的透视。古人所谓高远、深远、平远,给人以“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之感,使观者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透视形式,形成了东方绘画特有的艺术魅力。木文通过对中国山水画透视的分析硏究,试探索其在艺术构成中独特魅力。【关键词】山水画意境散点透视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0)10-044-02一、刖吕人们一提起透视,往往就会感

2、到是西洋人传入的透视,其实,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就出现过一些朴素的透视原理,如南北朝时代的王微在《叙画》一篇文章中提出“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南朝宗炳著《画山水叙》一篇,文中有“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遥“;唐代王维在《山水论》中指出“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化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古代画家对透视原理的认识。中国画不同于西洋画,“散点透视“的处理方法为山水画家开辟了广阔的视野,可以不受眼前景物所限制,移动着的视点把平视、仰视、俯视的各种景物组合起来,使观赏者在烟云卧游时得到充分的精神自由。中国画家对透视方法的运用始终是灵活的,其画

3、面的空间构成为移动观物后的整合,这是一种多视域的流动的空间组合形式。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方法,是“散透视(移动视点)”、”远视距”与“俯视“三者的结合运用,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特色与艺术特色。二、中国山水画独有的东方气质在中国古代很多的优秀山水画作品中,画面上经常出现:近处是广阔的水面,有木桥、楼阁、小溪、渔船;远处有无数的高山幽谷,整个画面是由近处一层一层往远处推,越推越远,使人的目光伸展到远处,从有限的吋间空间进到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登高远望是为了从有限的吋间空间进到无限的吋间空间,从而引发一种人生感和历史感。笔墨里渗透的是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

4、识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寻找的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独特意境。中国画的意境创造,是不拘泥于自然物的纂拟再现,而强调主观的意念、写意。中国山水画讲“与山传神”写山真骨“,前者是应传达山水的审美神韵,后者则是要撩开自然景物的表皮,不满足于表面摹仿,而应图写山水之真体与真相,这就是五代荆浩所谓山水“图真“。郭熙曾讲到山水画的取景之特征,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不能尽秀,一概图之,版图何异?所以山水画选择那些尽奇尽秀之美的对象利用平远、深远、高远的空间处理方法加以表现,创造中国绘画独有的意境美。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散点式构图,自始至终体

5、现着东方人特有的优美气质,这是一种自然主义的气质,是人与自然物我交融的气质。三、中国山水画的透视美(-)古代山水画中“三远”宋代郭熙在其《林泉高致集》中结合山水画的构图提出了”三远“法,即:”山有三远,自山上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三远即是视点在纵向移动过程中所处低、中、高三种视位观察景物时所生成的仰、平、俯三种透视关系。如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高远法在画面构图中得以突出的体现,因景物大部分突出于视平线上的天空中,有“对此欲倒东南倾”之感,而山峰又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愈加明朗突岀,所以古人又有”高远之色清明“之说。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

6、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是观者处于较高视位,能在山近前处以凹窥凸,推视到后面的群山、景物皆收眼底,山与山起伏相同,层层深高变远,交错不尽,“使人望之莫穷其际,不知其为几千万重“。深远方法来自俯视,群山一大地相衬,天空被推至无限次远,故FI”深远之色重晦”。如白雪石的作品《漓江山水》、宋代马远的作品《踏歌图》等。如果在深远的基础上,以同样视线角度,继续升高视位不断观察,自然会得到以纵观深的视域组合,如张大千的作品《长江万

7、里图》,就能让观者放眼崇山峻岭、峡门逶迤,自天际而来滚滚东去之势。画面布局宏人,气脉流贯,繁复变化却浑然天成,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也表现了画家气吞山河的胸怀与气度。“自近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平远的构图来自平视视域,视点不仰不俯,对景物以适中视位远视,平视景物是通过近人远小,互为遮挡的对比中由近及远,为平远法,因此类似于平视焦点的透视特点。但画面却不像西方油画那样有整齐划一的消失点。平远透视效果的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