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ID:31448928

大小:10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_第1页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_第2页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_第3页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_第4页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大众对审美的需求正向着多元的方向发展。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意境美带给观赏者以古朴清新的艺术享受,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针对中国山水画开展研究和讨论,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可给当今的艺术创作者提供更多的灵感和素材。文章从空灵美和诗意美等角度展开分析,探讨中国山水画的在意境方面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山水画传统文化审美意境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风骨到明清时代的炉火纯青,无数骚人墨客在纸上留下了壮美秀丽的图景和诗篇。历朝的画家孜孜不倦地追求意境美,不断探索山

2、水画的新形式和新画法,这使传统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保持着一枝独秀的姿态,它不仅凝聚着中国画的精髓,还承载着东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怀。在诗情画意的熏陶之下,人们在书卷的墨香中体会着美妙的意境美,它让人沉醉不已、流连忘返。  一、山水画“意境”的基本内涵5  山川自然景观是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古代诗词歌赋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笔墨趣味被吸纳在其中。山水画独特的材质、细腻的笔触和单纯的色彩展现出民族风格,并构成山水画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此前提下,意境成为山水画的灵魂。简单来说,意境是由人的主观情感所延展开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山水画家利用笔墨勾画出形神丰满、气韵生动的形象

3、,在有限的景象之外饱含着诉说不尽的意蕴,正如南宋严忌在《沧浪诗话》中所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的传统山水画还讲究通过“以物寄情”的方式来营造意境,画家基于自身的理解对外在的物象进行艺术加工。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不局限于平直浅白的空洞表达,而是同自然的山川、河流、树丛和云雾融为一体,手法多样、表现灵活。在现代,社会经济、宗教信仰、哲学思维等方面的内容也开始出现在山水画中,艺术家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到一些灵感,而对于意境美的表现仍是创作中的重要内容。  二、意境美的主要表现  (一)空灵之美  在山水画中,画家通常注重空白景物同画面主体之间层次的处理,通过现实景物的描绘和渲染能体现出

4、一种空灵的美。空灵之美是山水画意境的突出表现之一,这一点同道家思想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道家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同人类一样具有灵气,山石树木一旦被画家赋予了生命,就显得富于活力,并增添了画面的趣味,让意境的表达更为丰满。如果没有了灵气,山水画中的景物将显得死气沉沉,缺乏艺术感染力。  由阴阳相生的传统美学观所衍生出的“虚实交融”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审美法则,将其应用到山水画中,成为画家用以表现空灵之美的关键手段。山水画中的“虚”主要指云雾、水汽、天空以及河流等景象,它们常以空白的形式出现。但山水画的“虚”并不空洞,在“计白当黑”的思想指导下,“虚”5成为一种艺术化的留白,具有特殊

5、的美学功能。虽然看不见,但是被淡化和空出来的景象仍存在于观者的联想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巧妙设计不仅能让画面更加简洁,还能制造出一种空灵的观感,为意境美的传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诗意之美  传统山水画追求诗意般的境界,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自山水画诞生开始,诗词就和它联系紧密,诗画融合成为山水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山水画的意境美也离不开诗意的美。中国古代的很多画家本来就是诗人,他们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画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画家开始直接在画中题诗,画面的写意和诗词的韵致搭配在一起,让观者不觉沉醉其中。例如在王维的名画《江干雪霁图》中,群山连绵不断,

6、小船在江上徐行,水天空?饕黄?,肃穆的山和白茫茫的雪渲染出宁静的氛围,营造出含蓄、淡泊、幽深的诗意境界。又如宋代的马远在《寒江独钓》中只让一叶扁舟浮于水上,渔翁独坐,寒冷的天地突出了空旷而萧条的诗意美,这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名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欣赏的角度出发,在品味山水画时,诗和画是不能分割的,诗画交融的诗意美为人们带来了综合性的体验,在达到传统绘画多重审美效果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山水画的意境美。  (三)形神兼备  西方绘画偏重于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和再现,而我国的传统绘画则注重情感与表现。与西方绘画的写实性相比,中国的山水画更讲究“神似”,即在物体的形态刻画之

7、外,还应有“神”。如果单纯地追求形似,那么画面将是缺乏情感和内涵的。只有“形神兼备”5,将形态同神韵相结合,以形似为前提,以神似为目的,才能让作品富于意境美。齐白石曾指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如果没有达到形似的要求,就无法引发观者的想象,而一味追求形态的真实,则会陷入创作上的俗套。欧阳修曾在诗中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不画形”指在掌握基本的形似之后进行变形,这种变形是主观的艺术创造,目的是让画面具备“神似传情”的艺术效果。一幅优秀的山水画作品无疑是形神兼备的。作者在现实中观察到自然的景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