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立场语块研究综述

身份立场语块研究综述

ID:27976461

大小:62.0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身份立场语块研究综述_第1页
身份立场语块研究综述_第2页
身份立场语块研究综述_第3页
身份立场语块研究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身份立场语块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身份立场语块研究综述摘要:身份立场语块是作者呈现观点时反复岀现的三到四字的组合,本文对身份立场语块的相关概念及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作者身份立场语块研究的新趋势。关键词:作者身份;立场;语块一直以来,身份问题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回顾学者们对身份立场语块的研究,并展望未來对身份立场语块研究的趋势。一、身份概念及相关研究身份一词源于拉丁文idem,后来发展为英语中的identity—词,其释义通常相关于生活方式,正式的教育过程或者因职业而获得的声槊。因为身份涉及到人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关于身份的研究作为知识分子集团对自我、民族和世界关系探索

2、的当代形式之一成为研究热点,并呈现出跨学科性。19世纪50年代,学者们开始了对身份的研究。其中最早的是心理学领域。美国社会学家乔纳森?特纳(1986)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是需要借助在他人面前扮演的“角色”来见证的,但“角色”并不就是身份,而只有当人意识到和表达出其一致性的时候,他的“身份”才能获得完整的“证明”。安东尼?吉發斯(1998)认为身份认同是现代性发展的代价之一,因为现代牛活和个体决策所经历转换的毎一个片段都倾向于变成一种身份认同危机。二、立场语块概念及相关研究立场语块指表达个人立场时所经常用到的3到4字组合。对于立场语的研究始于21世纪

3、初,国外著名学者Biber(2006)出版了UniversityLanguage:ACorpusBasedStudyofSpokenandWrittenRegister一书。至此,立场语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Yu-HuaChen和Paul(2010)参考Biber(2006)关于语块和立场语的研究,构建了Flob-J(英语本族语学者写作语料库)BAWEN(英语本族语学生写作语料库)和BAWECH(屮国英语学生写作语料库)。将语块从结构和功能两个角度进行划分。结果发现在名词结构、介词结构和动词结构以及指示功能、立场功能等语块的使用在数量上,中国学生与同年龄

4、的英语本族语学习者尤其是同英语本族语学者存在巨大差异。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立场语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呈现出立场语使用的普遍性。三、身份立场语块概念及相关研究身份立场语块是作者呈现观点时反复出现的三到四字的组合。Hyland(2001)调查了8个学科240篇文章中第一人称单数和自我引述的使用。研究发现第一人称和自我引述是成功学者身份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得学术认可的主耍途径,学者需要在文章中的最佳位置宣扬自己的观点。在前人以及自己已往研究的基础上,Hyland&Tse(2005)对摘要部分的th毗从句进行研究,分析表明that从句的大多数用法是表达

5、立场,在此基础上Hyland&Tse指出that从句表达作者立场、观点的优越性,发现that从句分为评价主语、评价立场和评价体三个部分,并进一步研究了以上三个部分的不同形式及用法。徐?P(2011)首先参照Hyland&Tse(2005)对“that”结构评价来源的三个分类(牛命主体/抽象主体/隐藏主体),结合评价动词的表达形式,并通过对学术语篇的前期考察发现了与作者身份立场相关的两类句子构建:一类主要的表述特征是实义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另一类主要的表述特征是在实义动词和形容词前使用情态动词。在此基础上选用学士、硕士和博士语言学方向的毕业论文各40篇,

6、共120篇组成语料库。参照语料选自国际应用语言学权威刊物的240篇学术论文。研究发现:(1)中国学生学术写作中的身份语块使用总量明显低于国际学者,存在显著差异;(2)在主体特征上,差异最大的是生命主体语块;(3)在表述特征上,较大差异体现在实义语块;(4)就生命主体的实义语块和情态语块而言,中国学生都有过少用的倾向,与国际学者有显著差异。四、小结与展望(-)作者身份立场语块研究的广泛性各类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的新知识和发现都是由各学科的研究人员在文章或文本中提出来的,是由作者贡献的。可以说任何新观点和知识都离不开作者,因此作者身份也成一个具有

7、广泛意义的研究话题。(二)以往研究的局限性学者们对于作者身份的研究大都集中在“I”"We"和一些单独词和语块上,并没有突破句子的范围,即学者们只对句子以内的作者身份进行了研究,对于大于句子范围的作者身份未进行研究。(三)未來研究方向以往的研究将作者身份立场语块在句子层面以内呈现出清晰的景象。未来对作者身份场语块的研究将集在句子层面以上,即段落层面以及整个文章或文本层面。参考文献:[l]Bibe,D.2006・UniversityLanguage:ACorpus-basedStudyofSpokenandWrittenRegisters[M]・Amste

8、rdam:JohnBenjamins・・[2]Charles,M.2007・Argument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