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

ID:27978726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7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_第1页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_第2页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_第3页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_第4页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1——10小题是选择题(2分每题),我记得有“校本教研形式”“义务教育免费体现了义务教育的什么性质”“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什么性质”“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等。1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一、依法执教。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树立新的课程观,实施素质教育;自觉参加政治学习活动;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学校;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二、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自觉维护学校利益,尽职尽责、教

2、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工作时间里不干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不迟到早退;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注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四、严谨治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在职进修,树立优良学风,该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坚持因村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五、团结

3、协作。弘扬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良好风气,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经常与家长沟通,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树立为学生、家长服务的思想,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讲究沟通艺术,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七、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不搞不正之风,不搞小团伙、小集团;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成为学生的表率,自觉维护自身的良好形象。八、廉洁从教。

4、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九、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乐于承担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并认真完成。十、积极参加有益扩大学校影响,有利学校声誉与形象的社会活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三、关爱

5、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

6、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12、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师爱?13、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14、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个材料:老师说“这个问题我都讲几遍了,你们还没听懂?”另一个老师说“我讲的同学都听明白了吗?”)-页脚---15、有个学生总是犯错误,有一次他又把学生的杯子打碎了,老师把向他爸爸告状,当老师走时听到他父亲的训斥和孩子说:“我看到杯子里有蚂蚁,我怕同学把蚂蚁喝到肚子里了”。问如果你是这个老师,你应该怎么做?这个案例对你教育学生有什么启示?16、有个班级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

7、可有些学生体育成绩不好,可学生热情很高,最后老师只好让没参加其他项目的学生进行接力。学生的情绪都很好。讨论“成长在前,成绩在后”的理解?实践中如何关注学生成长?17、(22分)“轻负担高质量”是2008年教育的主题。(1)讨论“负担与质量的关系”?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有哪些?(2)在教学实践中,你们学校轻负担,高质量的途径有哪些?对于这样的考试题目,我认为还是可以的,只要是老师,都会有话可说,只不过不知道判卷的标准是怎么样的?还有是否认真判卷?一、判断题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错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