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教学案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教学案

ID:27989343

大小:18.8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教学案_第1页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教学案_第2页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教学案_第3页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教学案_第4页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教学案  “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教案课  题鱼我所欲也授课时间授课时:2自学课: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

2、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难点1.  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2.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3.教学难点4.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学案)教学过程设计(教案)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

3、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自学:一.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二.自学检测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①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

4、以辟患而有不为也。②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③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④  此之谓失其本心。三  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导入: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

5、择呢?相信孟子会给我们提供帮助的二.自学展示:1.通假字2.字词解释3.句子翻译4.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1.  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三、质疑解疑,你问我答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1.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四、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1.  学生齐读

6、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2.  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3.  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4.  学生齐背课文。五.总结: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2.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

7、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第二课时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教学要点]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鉴赏本文的说理艺术;品味《孟》散文的语言特色;古今对读,品评孟子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一.自学展示:1.师生齐背课文2.

8、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二.质疑点拨: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是怎样围绕论点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