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李捷来源

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李捷来源

ID:27997040

大小:5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7

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李捷来源_第1页
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李捷来源_第2页
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李捷来源_第3页
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李捷来源_第4页
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李捷来源_第5页
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李捷来源_第6页
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李捷来源_第7页
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李捷来源_第8页
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李捷来源_第9页
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李捷来源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李捷来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李捷来源:《东欧中亚研究》1999年第5期【内容提要】中苏论战,是60年代国际共运中的重大事件,对中苏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的发生,是中苏国家关系迅速恶化的产物;是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尖锐化的结果;就中国方面来说,也是中国共产党“左”倾指导思想急剧变化的结果。中苏论战的实质,既是国家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也是在意识形态方面一场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统”之争。论战对全局指导上日益“左”倾的中国政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指导思想不仅迅速发展,而且进一步系统化、体系化,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关键词】中

2、苏论战中苏关系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作者简介】李捷,1955年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北京100017)中苏论战,从实质上说,是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但又是以意识形态大论战的特殊形态出现的重大事件。它对中苏关系以至中国国内政局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篇论文,无力从中苏双方的角度来全面评价这段历史的是非曲直,而仅仅从中国的角度来探讨这场论战是怎样发生的,以及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一中苏论战是中苏国家关系迅速恶化的产物从1963年起,毛泽东已经感到中苏论战不可避免。在此之前,中苏双方都为避免这场论战作了最大的努力。而努力屡次失败的结果,又使双方

3、都感到这场公开论战不可避免。随后,毛泽东主持起草了《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作为对同年3月30日苏共中央来信的答复,于6月14日正式发表。这表明,毛泽东已经下了同苏共中央论战到底的最后决心。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结论,促使毛泽东决心同苏共中央展开意识形态的大论战。第一,毛泽东认为,苏联领导人奉行的是一条谋求苏美缓和,并以中国的战略利益作为筹码的外交战略。第二,毛泽东认定苏联共产党出现了修正主义,代表人物就是赫鲁晓夫,他有一条系统的修正主义路线,由此导致苏联出现了资本主义复辟。第三,受到这种国际性的修正主义思潮的影响,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内也有修正主

4、义,当前最大的危险是中央出修正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他反复重申1957年《莫斯科宣言》中的一段话:“资产阶级影响的存在,是修正主义的国内根源。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则是修正主义的国外根源。”可以说,他的这些结论,都是中苏两党、两国长期矛盾积累变化的结果。-页脚---从苏共二十大起,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中共和苏共之间,就出现了意见分歧。这些意见分歧,归纳起来有三个,即:对斯大林的评价;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苏美缓和战略。这些分歧,既有意识形态方面的,也有国家利益方面的。其中,苏联对美的缓和战略,对于中苏两国关系日益复杂化具有深远的影响。虽然存

5、在意见分歧,但是两国关系仍然在继续发展,中苏双方都没有采取论战的方式,而是通过两党会谈和正面阐述各自意见来求同存异。这种做法对于维护国际共运发展的大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57年莫斯科会议的召开,并发表《莫斯科宣言》,就是明证。这种短暂局面的出现,说到底,还是中苏两国战略利益的一致。1958年以后,随着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上分歧的严重,中苏两国在战略利益上的巨大差距日益暴露。双方都改变了在两国关系上的忍让和克制态度,从内紧外松逐步升级,直到矛盾公开化。1958年,毛泽东在国内政策上进一步“左”倾,发动了以“超英赶美”为目标的“大跃进”运动。他的目标,具有双

6、重的意义。一方面,要证明社会主义阵营优越于西方阵营,“东风压倒西风”;另一方面,也要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优越于苏联的建设道路,“学生超过先生”,“后来者居上”。后者引起赫鲁晓夫的不满。在赫鲁晓夫看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苏联的支持和援助。他不能容忍中国对苏联“老大哥”地位的挑战,更不相信中国能够在没有苏联的援助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苏联希望把中国纳入它的经济轨道,遵从它的经济分工,中国则坚持走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道路。这是导致中苏两国在国家关系上从结盟走向破裂的深刻的经济原因。1958年对于中苏关系来说,是发生关键性转折的一年。首先发生的争执,是由长波

7、电台和共同核潜艇舰队的问题引起的。当7月21日尤金大使把这个建议转达中国领导人的时候,得到的反响异常强烈,迫使赫鲁晓夫不得不亲自来华,当面向毛泽东等解释。8月1日至3日,经过赫鲁晓夫同毛泽东等的三次会谈,这件事才平息下来。这个事件,并没有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共同舰队的建议,首先伤害了中国的民族感情。在中国已经取得独立以后,中国领导人决不允许外国军队在中国驻扎。这在中国领导人看来,是一个政治问题。除此以外,在问题的背后,还隐藏着中苏两国战略利益的矛盾。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后,中国积极谋求独立的国际战略地位,并且通过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初步确立了自己的国际形

8、象。而苏联的主要目的,是不希望-页脚---中国搞自己的核武器,而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