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花木社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上海市花木社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ID:28004360

大小:7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上海市花木社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_第1页
上海市花木社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_第2页
上海市花木社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_第3页
上海市花木社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_第4页
上海市花木社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花木社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海市花木社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15〜24岁新增报告艾滋病人数约为1.5万人;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中学生、大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均增长率达35%。青年学生已然成了艾滋病病毒侵入的重点对象。因此,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1]。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5年9一10月,开展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与健康教育干预。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花木社区辖区内6所中学的二年级学生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个班级,共505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1.2方法1.

2、2.1问卷调查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3部分。1.2.2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讲座,对研究对象实施艾滋病防治知识干预。讲座内容包含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态度的正确认知等。1.2.3效果评价研宄对象在听取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讲座前自行完成问卷调查,3个月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再次向研究对象发放相同问卷,实施干预效果评估。各知识点干预前后比较采用知晓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总体情况干预前后比较采用总得分,总得分共有9个题目,答对1题得1分,满分为

3、9分。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用EpiData3.2软件录入整理,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性和分析性统计,干预前后率及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干预前后知识得分比较,经AgostinoD检验为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骑。检验水准ot=0.0502结果2.1一般情况调查对象505人,年龄为12〜18岁,平均年龄14.7岁,性别比为1.17:1。初中生325人,其中男生171人,女生154人;高中生180人,其中男生101人,女生79人。2.2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干预前总得分为中位数为7分,P25为7分,P75为8分,干预后总得分为中位数

4、为8分,P25为7分,P75为9分。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U=156547.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1。“艾滋病的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感染了艾滋病能治好”等核心知识点的正确率干预前分别为71.29%、80.00%、62.18%,干预后正确率为93.86%、87.72%、73.27%,见表1。2.3艾滋病的相关态度问卷设置5个艾滋病相关态度答题,以同意、不同意、不知道3种答复代表学生认知态度。经卡方检验,条目“与艾滋病病人握手、拥抱”、“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发现朋友隐瞒艾滋病

5、情后可继续交往”、“在中学生课程中增设艾滋病知识”,干预前后认知态度构成比有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2.4学生防艾知识来源问卷显示,多数学生从家人、同学、朋友、老师、报纸与书本、互联网、医生等多途径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以互联网、老师、报纸与书本为主,分别是262人、244人、236人。选择医生途径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学生有160人。3令论干预前调查问卷显示,中学生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全面。学生对“蚊虫叮咬可传播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的答对率较低;而愿意“与艾滋病病人握手拥抱”、“一起吃饭”的学生分别为80.40%、

6、68.51%。可见,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掌握不准确,不能真正认识到艾滋病传播的本质是感染者与健康人之间的体液交换。这与黄天德[2]文献表述类似。当前学校已涉及艾滋病防治教育[2],但属于临时突击任务居多,无法达到经常、系统、连续教育的程度。许多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实质不清楚,加剧了他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和对病毒感染者的歧视态度,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3],也是造成“恐艾”现状的原因。调查发现,学生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较多,以互联网、老师、报纸书籍等为主,但从专业医生处获得相对较少,仅为31.68%。可见,学生在艾滋病防治知识上出现不完整性,认知程度不一,

7、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误解,这表明学校正面的系统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4]。提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要以科学为指导才能提高实际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健康教育只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散发宣传材料、张贴宣传画、设定宣传栏等方式完成,必须针对目标人群的需求,内容和形式要适合目标人群的文化和生活环境[5]。数据显示,经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相关态度有明显提高及改善,如“艾滋病的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感染了艾滋病能治好”等核心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从

8、干预前的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