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测度与实证研究述评

产业内贸易测度与实证研究述评

ID:28006890

大小:74.0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7

产业内贸易测度与实证研究述评_第1页
产业内贸易测度与实证研究述评_第2页
产业内贸易测度与实证研究述评_第3页
产业内贸易测度与实证研究述评_第4页
产业内贸易测度与实证研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业内贸易测度与实证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业内贸易测度与实证研究述评内容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导的国际贸易格局已然形成,产业内贸易也成为诸多学者关注并研究的热点。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并涌现出大量的理论和实证文献。本文在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代表性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实证检验方法的文献进行了述评。关键词:产业内贸易异质产品测度指数影响因素述评引言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假定完全竞争市场且贸易标的为同质产品,贸易的动因在于比较优势,包

2、括生产技术差异(斯密和李嘉图模型)和资源禀赋差异(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依据这些理论,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应该是不同类型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然而,现实中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均为常态而非例外,产品差异性比同质性更频繁地出现,已经冲击着传统贸易理论的关键假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发生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迅速增加;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飞产业内贸易测度与实证研究述评内容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

3、,随着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导的国际贸易格局已然形成,产业内贸易也成为诸多学者关注并研究的热点。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并涌现出大量的理论和实证文献。本文在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代表性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实证检验方法的文献进行了述评。关键词:产业内贸易异质产品测度指数影响因素述评引言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假定完全竞争市场且贸易标的为同质产品,贸易的动因在于比较优势,包括生产技术差异(斯密和李嘉图模型)和资源禀赋差异(赫克歇尔

4、-俄林模型)。依据这些理论,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应该是不同类型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然而,现实中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均为常态而非例外,产品差异性比同质性更频繁地出现,已经冲击着传统贸易理论的关键假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发生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迅速增加;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飞速增长。相同产业的产品同时进、出口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常态,Balassa(1966)称之为“产业内贸易”(Intr

5、a-IndustryTrade,IIT)O20世纪60年代,Verdoorn在研究“比荷卢经济同盟”内贸易模式时,发现经济同盟的建立导致基于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同组产品内贸易增加了,并且随着同盟内贸易的进一步开产业内分工专业化的趋势得到加强Balassa基于欧共体制成品贸易的情况,研究发现制成品增长大部分贸易发生在SITC分类的产品组内,而非产品组间。Verdoorn和Balassa的发现开启了专家、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产业内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出口并进口同一类产品不可能在一个国

6、家同时发生。因此,对于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等现象传统贸易理论无法给予充分解释。以西方经济学的成熟理论和模型为基础,新贸易理论基于产品是否异质的假设,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研究。产业内贸易理论作为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强调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一)产业内贸易理论:供给角度根据交易标的是否异质,将产品分为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其中异质产品又可以分为水平型异质产品(产品质量相同、产品特征不同)和垂直型异质产品(产品质量不同)。因此从供给角度方面,可以将产业内贸易分为两类:一

7、类是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另一类是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而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水平异质产品贸易和垂直异质产品贸易。Brander和Krugman(1983)在基于市场分割和同质产品的假设,证明了发生在不同国家寡头之间的“相互倾销”行为可能导致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产生。在Dixit-Stiglitz(D_S)模型基础上,Krugman(1979;1980)将模型由封闭经济扩展至开放经济,引入水平异质产品假设,认为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中,出于对产品类别的钟爱与需求,消费者效用会随着消费品类别的增

8、加而增加,开展国际贸易能够扩大消费品种范围,促进社会福利的改善,从而使互惠的产业内贸易成为可能。Lancaster(1980)在其异质产品模型中假定不同消费者对于同一产品的不同特征存在不同的偏好,规模经济和水平异质性的存在导致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发生产业内贸易。Falvey(1981)通过局部均衡模型证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垂直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使两者都不存在,垂直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仍然可以形成;随后通过建立F-K模型进一步证明两者不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