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亲自整理]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亲自整理]

ID:28014966

大小:164.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7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亲自整理]_第1页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亲自整理]_第2页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亲自整理]_第3页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亲自整理]_第4页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亲自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亲自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脊料题型:一、不定项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分析题内容: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的三个方向①从点的角度研宄一区域中的城市②从面的角度研宄一城市巾的区域③从点而结合研宄一城市化二、城镇与乡村的本质区别①景观——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②规模_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③产业——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④物质构成——城镇具有上下水、电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⑤职能——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屮心;⑥生活方式、价

2、值观念、人口素质差异等。上述几点虽不十分严密,却无疑是最基本的差别。三、城市的三种地域概念①城市的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确定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即城市的行政地域主要是为了管理。②城市的实体地域:也称景观地域城市化地区,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来就是对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而言的,划分城市的实体地域主要是为了区分城乡③城市的功能地域:主要是大都市区与大都市带四、都市区的概念(MetropolitanArea)MA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

3、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它不是一级行政单元,而是城市功能上的一种统计单元。表示MA的定量方法是都市统计区(MSA):一个MSA由中心县+外围县。五、大都市带的概念及地域组织特点大都市带(megalopolis)是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地域组织特点(1)多核心。区域内有若干个高人U密度的大城市核心,每个大城市核心及萁周围郊区县之间,以通勤流为主要指标的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组成连串的大都市区。(2)交通走廊。这些大城市核心及大都市区沿

4、高效率的交通廊而发展,开始是铁路,进而是高速公路,它构成大都市带空间结构的骨架,把各个大都市区联系起来,没有间隔。(3)密集的交互作用。不仅都市区内部,中心城市与周围郊区之间有密集的交互作用,都市区之间也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4)规模特别庞大。戈特曼以2500万人口作为大都市带的规模标准。(1)国家的核心区域。它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企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甚至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As世界早期城市发展的标志、当代世界的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标志:一是欧洲产生了光辉灿烂

5、的希腊、罗马文化;二是在中国产生了春秋战国及秦汉文化。当代世界的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二、城市化的主流己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三、世界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显著四、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巨大城市带出现五、发达国家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六、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七、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是最早的城市遗址,距今3600年前。从构成城市的城市中心建筑、城市防御设施、城市商业和手工业,以及城市居住区的形成、发展等方面看,明显反映我国早期城市形成于这一时期。八、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的地理位置

6、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1、按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大、中、小位置2、据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1)沿河城市的六种区位类型:航运端点、梯级中转点、河流交汇点、河曲位置、过河点位置(渡口)、河口。(2)海港城市的区位:河口港、海湾、岛屿、陆连岛、陆岬(3)城市与铁路的关系有

7、不同类型枢纽位置(主要枢纽、一般枢纽、次要枢纽和专业性枢纽);通过位置;端点位置九、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海拔不足200m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在热带地区分布在高原上。山区城市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1981年世界197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80%以上(160个)分布在海拔不足200m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其中又以位于海拔100m以下的居多。我国设市的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1983)。平原是城市分布理想环境的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8、有利于农耕、农业发达利于提供各种产品。人U分布集中,有利于组织交通,有利于向四周扩展,节省建筑投资。我国城市区域地形类型:1.滨海城市。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2.三角洲平原城市。平原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