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歼―11b、歼―15――苏―27国产化和自主创新

歼―11、歼―11b、歼―15――苏―27国产化和自主创新

ID:28022129

大小:66.5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7

歼―11、歼―11b、歼―15――苏―27国产化和自主创新_第1页
歼―11、歼―11b、歼―15――苏―27国产化和自主创新_第2页
歼―11、歼―11b、歼―15――苏―27国产化和自主创新_第3页
歼―11、歼―11b、歼―15――苏―27国产化和自主创新_第4页
歼―11、歼―11b、歼―15――苏―27国产化和自主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歼―11、歼―11b、歼―15――苏―27国产化和自主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开一11、开一11B、开一15苏一27国产化和自主创新歼-11的诞生整个“十一号工程”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建立和打通生产线,而其中第一件事就是接收俄方生产许可证设计资料。1996-1998年,俄方先后向沈阳空运了6批苏-27飞机相关资料。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于1996年7月1日成立了“十一号工程”图样资料领导小组和技术资料接收小组。俄方提供的苏-27技术资料质量比较差,导致飞机设计资料与工艺资料存在大量错误和不匹配。此外,资料引用文件也不全,外购成品汇总表与总合同附件不一致。之所以有这种情况,可能是苏霍伊设计局与共青城飞机制造厂在分工和利益分配上有一些衔接问题,但最后为这些问题承受损

2、失的是中方。为了建立和打通生产线,1997年3月底至4月初,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俄罗斯国家武器公司在北京就俄方向中方派遣专家,以及中国专家在俄培训及咨询等问题举行会谈,并签订了补充合同书。依据补充合同书,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先后于1998年9月、10月、11月接受了3批共26名俄方专家的国内技术培训,培训专业涉及飞机总体、气动、结构、强度、发动机和功能系统、无线电电子设备、地面保障设备等,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工程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接受了相关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加深了对苏-27飞机的认随后,“十一号工程”进入翻译发图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将俄方交付的许可证技术资料翻译

3、成中文,按中方标准变成中国化的图样,再按中方程序发往生产线。由于历史的原因,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对米格系列飞机资料系统比较熟悉。但是苏霍伊设计局的资料标识与米格设计局差异很大,在图样编号、附注内容、缩略语、专业名词等方面均有不同。由于没有相关的文件说明,要弄清和摸透非常困难。1996年后,许多参加过米格飞机图样复制的老同志先后退休,而新来的设计员大多数只学过英语,俄语基础差,甚至完全没有学过。因而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接收资料之前,在全所范围内开展了俄语培训工作。1996年8月6日翻译发图领导小组成立,下设4个专业工作组。这次翻译发图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由于俄

4、方移交的图样中大量的缩略语和专业名词难以理解和准确翻译,并且图样配套关系较乱,错误较多,给工程化协调带来一定难度;而图面较脏、污点多,也给计算机处理增添了很多工作量。1997年10月10日,首批飞机结构设计图样汉化工作全部完成,并按程序完成了全部审签工作,正式移交沈飞公司。一周后向沈飞公司移交了第二批飞机结构设计图样。10月底将全部飞机结构设计图样移交沈飞公司和其它部件制造厂。11月28日飞机航行驾驶系统和液压操纵系统的设计图样交付完毕。至此,首批飞机设计资料全部移交给生产线。翻译发图后,飞机生产线也随之开始建立。1998上半年,沈飞公司开始组织生产首批2架苏-27。1998年1

5、1月和12月,第一阶段大散件飞机相继完成了总装和系统调试。12月6日和25日,空军第一试飞大队分别对0001架和0002架飞机进行了工作试飞。1998年12月29日,航空工业总公司在沈飞公司举行了0001架飞机的首飞仪式,首席试飞员为空军第一试飞大队大队长付国祥。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迟浩田,中央军委委员王瑞林、曹刚川等领导出席了首飞仪式。工程总指挥、航空工业总公司总经理朱育理宣布首飞开始后,付国祥大队长驾驶飞机飞上蓝天,飞行20分钟后安全降落,飞机一切正常,首飞成功。经过近一年的试飞考核,1999年11月29日,首批0001架、0002架两架飞机通过交付评审,12月24日两架飞

6、机顺利转场交付部队。首批飞机在部队服役表现优良,圆满地完成了大纲规定的飞行训练任务,并执行了飞赴西藏的任务。2000年,沈飞公司顺利完成第二、第三阶段的生产。这批飞机中的0003架作为科研试验用飞机;0004架飞机则换装国产“太行”发动机进行试飞;0013架飞机装备国产导弹进行试飞;0016架为静力试验用飞机。随着0016架飞机全机静力试验圆满完成,标志着跨国转厂生产苏-27飞机已获成功,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原定要求,生产线已完全打通。这批国产歼-11基本型与苏-27SK相比,几乎没有区别。除了换成中文标示之外,最初生产的歼-11在座舱右上方临时安装了一个GPS显示器。后来生产的歼-

7、11开始安装多功能显示器,将GPS的导航界面集成进去。此外,国产型号的机身上增加了编队灯。2001年,中国空军开始批量换装国产歼-11战斗机。苏-27的国产化“十一号工程”的总规划中,国产化是一个重要阶段和目标。1997年4月,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召开首次苏-27国产化研讨会,主要议题是对沈阳飞机设计所提交的《“十一号工程”国产化立项论证报告(讨论稿)》进行研讨,并对“苏-27国产化,包括部分国产化和全部国产化两部分,一次立项,同步实施”的基本设想进行讨论。1997年8月,空军在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