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ID:28028396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_第1页
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_第2页
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_第4页
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宄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89例,分析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病相关因素,术后22例引发盆腔淋巴囊肿,给予口服中药活血化瘀制剂及局部外敷芒硝和人黄治疗。结果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及临床分期,是盆腔淋巴囊肿发病的相关因素。治疗2w后,13例淋巴囊肿消失;延长2w治疗者5例,再次复诊后,淋巴囊肿消失;3例效果欠佳,行B超引导穿刺治疗,病症消失;囊肿肿大较重者1例,行手术治疗。结论宫颈

2、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病相关因素与术中淸扫淋巴结个数和临床分期有关,行活血化瘀制剂和局部外敷中药治疗,疗效显著。关键词:宫颈癌;盆腔淋巴囊肿;相关因素妇科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一种是宫颈癌。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是宫颈癌根治术,但此方法在术后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以盆腔淋巴囊肿最为常见。虽不会致命,但多伴有慢性盆腔痛、下肢水肿等症状,给后续治疗及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故术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现回顾性分析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189例患者,探宄引发盆腔淋巴囊肿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

3、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89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行病理学检查诊断均被确诊。术前行双合诊和三合诊检查,由有经验的妇科临床医师完成,进行临床分期。年龄28〜67岁,60岁18例。依据FIGO分期标准实施临床分期:la期20例、lb期72例、Ila期97例。依据病理组织分型:鳞癌178例,腺癌8例,其他类型3例。清扫淋巴结数〉20个66例,<20个123例,有、无下腹部手术史者,分别为77例和112例。有、无内科合并症者,分别为18例和171例。1.2方法

4、所有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广泛全子宫切除治疗,术后2w将术后常规留置尿管拔除。拔除后行B超监测,是否引发盆腔淋巴囊肿。对于伴有盆腔淋巴囊肿患者,外敷芒硝、大黄,选用芒硝和大黄,各50g,研成细末,砂锅内放入适量冷水、醋,熬成糊状,冷却后局部外敷,并于药袋加放热水浚,30〜60min/次,3〜4次/d,每俊用3d,持续使用2〜3w。屮药活血化瘀制剂:当归10g、桃仁10g、路路通10g、赤芍10g、土茯苓10g、蒲公英10g、生薏苡仁10g、川怀牛膝10g、龙葵10g、生甘草9g、生牡蛎30g、炮山

5、甲5g,水煎服2次/d,持续服用15do1.3观察指标分别于用药后7d、14d后,行B超检查,对淋巴囊中变化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对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进行随访。1.4统计学分析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术f•盆腔淋巴囊肿发病相关因素分析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189例患者中,有22例引发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为11.64%,宫颈癌术后盆腔囊中发病相关因素与清扫淋巴结个数及临床分期有关,与年龄、病理组织分型、有无内科合并

6、症及下腹部手术史无关。盆腔淋巴囊肿发病相关因素分析,见表1。2.2盆腔淋巴囊肿治疗效果给予22例盆腔淋巴囊肿患者,门服屮药活血化瘀制剂及局部外敷芒硝、大黄治疗。治疗2w后,13例淋巴囊肿消失;延长2w治疗者5例,再次复诊后,淋巴囊肿消失;3例效果欠佳,行B超引导穿刺治疗,病症消失;囊肿肿大较重者1例,行手术治疗。3讨论临床治疗宫颈癌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疗,手术治疗多用于旱期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用于中晚期患者,化疗则多用于复发转移及晚期患者。木研宄中,宫颈癌患者均为早期宫颈癌患者,故行盆腔

7、淋巴结清扫术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治疗。宫颈癌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盆腔淋巴囊肿。冇关研宄[1]表明,其发生率在4.8%〜35%范围内。本研究屮,189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术后22例患者出现盆腔淋巴囊?[,发生率为11.64%。分析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病相关因素,发现与清扫淋巴结个数及临床分期有关,患者年龄、病理组织分型、有无内科合并症及有无下腹部手术史不会引发盆腔淋巴囊肿。研宄发现,清扫淋巴结数量与盆腔淋巴囊肿呈正相关,即清扫个数越多,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越高。淋巴结切除后,淋巴液从残端淋巴管流出。组

8、织渗液与淋巴液积聚,是造成盆腔囊肿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时,阻滞了淋巴回流及盆腔积液引流,致使人量淋巴液外溢,并在盆腹膜后滞留,尤其是彻底切除淋巴结后,使盆腔腹膜出现较大缺损,因下肢回流的淋巴液、出血及手术渗液于腹膜后积聚,从而引发淋巴囊肿。术后11〜12d是淋巴囊肿的高发期,术后行常规检査可提升淋巴囊肿的检出率,尤其是术后14d内,诊断价值较高[2]。如果淋巴囊肿过大,进一步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本研究于术后2w,行B超检査,结果发现,尽早采取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