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诊断

常见护理诊断

ID:28046462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常见护理诊断_第1页
常见护理诊断_第2页
常见护理诊断_第3页
常见护理诊断_第4页
资源描述:

《常见护理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页【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自主呼吸障碍与PS缺乏导致的肺不张、呼吸困难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泡缺乏PS、肺泡蒌陷及肺透明膜形成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量不足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与抵抗力降低有关。【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正确,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及吋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分泌物黏稠时可给予雾化吸入后吸痰。2.供氧使PaO2维持在50〜70mmHg(6.7〜9.3kPa),SaO2维持在85%〜95%,注意避免氧屮毒。①头罩用氧应选择与患儿大小相适应的头罩型号,头罩过小不利于CO2排出,头罩过大,氧气易外逸,两者均降低实际吸入氧浓度。用氧流量不少于5升

2、/分,防止(:02积聚于头罩内。②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辅助呼吸,使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都能接受高于大气压的气体,以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蒌缩。早期可用呼吸机CPAP吸氧(鼻塞接呼吸机行CPAP通气)或用简易鼻塞瓶装法,即鼻塞一端接氧气,另一端接封瓶长管,长管深入水而下的深度即为呼气末正压的数值,一般为4〜6cmH2O(0.49〜0.98kPab早产儿从2〜3cmH2O开始。操作时水封瓶稳同放在低于患儿水平位30〜50cm处于;整个装置保持密闭状态,防止漏气,保持呼吸道通畅,撤离CPAP时应逐渐降低呼气末压力。③气管插管用氧:如川CPAP后,病情仍无好转者,采用间隙正压通气

3、(IPPV)及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3.保暖环境温度维持在22〜24°C,肤温在36〜36.5°C,相对湿度在55%〜65%,减少水分损耗。4.喂养保证营养供给,不能吸乳,吞咽者可用鼻饲法或静脉补充营养。5.预防感染因为NRDS的患者儿多力早产儿,住院时间较长,抵抗力较差,极易发生院内感染,作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至关重要。6.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治疗过程和进展,取得最佳配合,教会父母居家照顾的相关知识,为患者儿出院后得到良好的照顾打下基础。第十节新生儿第二页(第一行看不清没打,这是从第二行开始)准确指导通气参数的调节,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③经皮氧饱和度、心率、呼吸描记仪:同步描记瞬时心率

4、、呼吸和经皮氧分压曲线,并以数字显示心率和呼吸频率,有报警系统。3.血压监护包括直接测压法和间测压法。①直接测压法(创伤性测压法):是经动脉插入导管,并接通传感器,由传染器将压力转换为电信号,经处理在荧光屏上连续显示血压波形及血压平均值。此法较为准确,但操作复杂,并发症多,须密切观察和监测;②间接测压法(无创伤性测压法):用传统的气囊袖带束缚上臂,接传感器,经处理显示收缩压:或使用Dinamap血压测定文件名,以特制袖带來缚上臂,测岀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和心率,能根据需要定时测麓,方法简便。4.体温监护将新生儿置于已预热的远红外辐射台上或暖箱内,以体温监测仪监测患儿体温。体温监测仪通过预

5、设定理想的皮肤温度反馈式地调节抢救台或暖箱的输出功率,以维持患儿的皮肤温度在设定的范围之A。体温监测的探头务必妥善同定,以防发生烫伤。3.经皮血气监护方法是将氧电极紧贴于皮肤上加温,使局部微循环血管扩张,用微型电极直接测出通过半透膜进入电极内的?02和PCO2,当周围循环灌注正常时,经皮氧分压(TcPO2)能基本反映血液的PaO2水平。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防止压疮和烫伤。4.微量血液生化监测包括电解质、胆红素、血糖、肌酐等。5.影像学检查条件较发的NICU可配备移动式X线机、超声仪以随时监测患儿的心、胸、腹、脑部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准确的信息。二、气道护理对新生儿加强气道护理的目的在

6、于改善机体供氧,保证生理需要的通气:k,减少交叉感染,促进患儿康S第三页(第一二行看不清没打,这是从第三行开始)并使小气道A的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的气道,有助于吸痰。方法:半握空拳法或使用拍击器,从外周向肺门轮流反复拍击,使胸部产生相应的震动。拍击的速度与强度视患儿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新生儿的拍击速度为100次/分。(四)气道吸痰1.鼻咽部吸引(1)目的:清除口、鼻、咽部的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刺激产生反射性咳嗽,使分泌物松动,有利于排痰。(2)适应证:口、鼻有奶块或呕吐物积聚;胸部物理治疗或雾化后;喉部或肺部听诊有痰鸣音者。(3)操作注意点1)操作前洗手,戴手套,患儿取侧卧们或头转向一

7、侧。2)选择合适的吸引器,调节好吸引器的压图腾,一般新生儿压力<100mmHg(13.3kPab以能够吸出分泌物的负压为合适,不宜过高,以免损伤黏膜。3)先吸引口腔,换管后再吸引鼻腔,以免患儿在喘息和哭叫时,将分泌物吸入肺部。4)吸引时不要将吸引管的端孔或侧孔贴于口腔黏膜或舌而上,不要将吸引管强行插入鼻孔,待吸引管放罝在正确位罝后方开始吸引。每次从吸引管放入、吸引至退出鼻或口腔的总时间<15秒。5)吸引时应观察患儿有无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