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乡镇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

农村乡镇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

ID:28048306

大小:6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8

农村乡镇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_第1页
农村乡镇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_第2页
农村乡镇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_第3页
农村乡镇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_第4页
农村乡镇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乡镇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东波颜宪源(1大庆石油学院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2大庆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黑龙江大庆163255)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人口不断流动态势之中一种常见和必然的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来改变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境遇。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视角下正式与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是建立和利用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激发留守儿童个体潜能,补足和扩展其非正式社会支持的两个重要维度。关键词: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一、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

2、童是指年龄在14周岁以下、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本人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1]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是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而产生的特殊群体。据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的报告显示: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据此推算中国当前农村大约有5800万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不仅数字庞大,而且其自身已经发生很多问题并引发许多新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突出表现在:首先,父母亲情抚慰及教育的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心理、人格及社会化出现障碍。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正处于从由未成年到成年的转化过渡时期,即心理

3、上的“断乳期”。模仿、叛逆、自闭烦躁是青少年特有的心理特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14岁以下的孩子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大,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正确引导。然而,由于父母关爱缺位,隔代教养溺爱或者监护不力,使留守儿童形成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偏激性格,影响了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根据科尔曼和布彻·卡森的报告,有五种家庭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即不充裕家庭、动荡家庭、反社会家庭、虐待性家庭和不完整家庭。[2]留守儿童的家庭是不充裕家庭,又是典型的动荡家庭和不完整家庭。这一状况不但使家庭社会化功能出现弱化现象,而且直接影响到其它社会化因素正常功能的发挥,从而严重

4、制约着留守儿童的正向社会化。留守儿童亲情抚慰及教育的缺位,造成家庭社会化功能严重弱化,而父母的缺位又直接影响到学校、同辈群体及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其次,监护人监护不到位,致使留守儿童偏差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留守儿童由于隔代教育、寄养教育和单亲教育的原因,多数监护人重养轻教或者力不从心,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往往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而更为重要的心理需求、性格培养和各种教育发展则被忽视。-页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

5、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偏差行为。再次,不良朋辈群体间的亚文化,诱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发生。家庭功能弱化是留守儿童朋辈群体社会化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的重要诱发因素,甚至更加重了这一群体已有的问题。因为,朋辈群体在承载的文化、价值观念上存在着与社会主流文化相背离的现象。积极型朋辈群体往往载荷着社会主流文化。中间型群体则主要承载着群体亚文化,它并非代表社会期望的主流文化。消极型群体传递的文化往往与社会主流文化背道而驰,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对于留守儿童朋辈群体成员,父母监护缺位,临时监护人监管不力,学校老师也无能为力。在这种完全放任的

6、环境中,留守儿童朋辈群体极容易从中间型转变为消极型。这种朋辈群体内存在着大量的亚文化,甚至反文化,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社会交往,其行为失范现象十分严重,并且长时期得不到纠正和引导。最后,社会支持处于弱化状态,留守儿童摆脱困境艰难。国内学者刘志红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支持残缺不全,学校支持出现缺位,社会支持资源尚待开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存在严重的缺陷。从工具性支持来说,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是缺位的。因父母双方或一方与子女空间距离的分离,使家庭处于不完整状态,因此,残缺的家庭很难发挥其整体工具性支持作用。同时,在工具性支持中,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支持也是欠缺的。另

7、外,农村社区、非营利组织、民间社团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功能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社会工作在农村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然而目前还没有实质性地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很缺乏,还没有构成一个包括养育组织、政府、学校、社区、社会志愿者在内的强有力的教育支撑体系。社会缺乏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注;媒体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全面;社会志愿者尚很欠缺;农村社区文化落后,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是留守儿童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经常受到其他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怀、支持与援助。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