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指标变化为常态质量监控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建立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指标变化为常态质量监控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ID:28054299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建立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指标变化为常态质量监控方法的可行性研究_第1页
建立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指标变化为常态质量监控方法的可行性研究_第2页
建立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指标变化为常态质量监控方法的可行性研究_第3页
建立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指标变化为常态质量监控方法的可行性研究_第4页
建立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指标变化为常态质量监控方法的可行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立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指标变化为常态质量监控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立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指标变化为常态质量监控方法的可行性研宄摘要:目的观察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血小板变化的理论采集量与实际采集量的相关性,以研究建立单采血小板前、后外周血小板指标变化为单采血小板常态质量监控方法的可行性,拟作为对单采血小板的常态监控方法,弥补单采血小板质量控制抽检方法的不足。方法选择2年内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1〜16次的献血者(每次间隔期至少为1个月)141例,共339人次,美国产的MCS-3P或CS-3000两个机型采集,在单采PLT前、后30min

2、A),分别检测献血小板者外周血小板数(PLT),MCS-3P单采的PLT不静置、C

3、S-3000单采的PLT静置4h后留取样品管测定血小板含量。结果献血小板者单采前、后PLT分别为(198.88±34.62)X109/L和(120.97±30.89)X109/L,单采后血小板有明显降低(P〈0.01);根据血液生理学及相关标准,确定本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前外周血小板的最低采集标准为男性85X109/L,女性101X109/L。结论测定献血者采集前、后外周血小板数量变化为单采血小板含量的常态监控方法具有可行性,单采后检测外周PLT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血液检测"规定单采前、后检测PLT要求一致[1]。关键词:单采血小板

4、;献血者;血小板含量;常态监控机采血小板由于纯度高、输血传播疾病及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几率低,其临床疗效和保存时间都优于手工血小板等诸多优点,己在临床广泛应用,另一面它减少了献血者红细胞和粒细胞的丢失,增加了献血安全性[2]。我们对141例献血小板者共339人次单采PLT前、后血小板情况,及单采血小板成品的监测结果作了初步研宄,观察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小板者外周血小板的减少量与采集质量的高、低的关系,从而对血小板的采集质量进行把关,拟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常态监控方法,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受血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愿献血小板者,体检和血液

5、检査均符合2001版GB-18467《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1],共141例,其中男58例,女83例,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36.56±12.5)岁;单采血小板1〜16次,平均2.4次,共采集339次,单采血小板前72h未服用过任何药物。采集血小板前72h低脂饮食。1.2方法1.2.1主要仪器、试剂及采集方法血小板机采方法:使用MCS-3P或CS-3000血细胞分离机。全血流速采血(70±5)ml,还血(80±5)ml,离心速度5500r/min,抗凝剂为ACD-A,全血与抗凝剂比例11:1,终点采集量设定为270X109/L。1.2.2标本采集与检测在血小

6、板单采前30min,抽取静脉血为采前标本,单米后的留样管为米后标本,MCS-3P米集的单米血小板和CS-3000采集的单采血小板(静置4h后混匀)留取的样品管为单采血小板标本,,对献血小板者外周血和单采血小板标本进行检测,血细胞计数仪型号为AC-970,检测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T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定量(Hb)、血细胞比容(HCT)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木研宂只需要PLT参数。血小板采集物使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小板计数,采集的血小板含量=产品的血小板计数X采集量。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7、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检测数据以(x士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2结果所有机采血小板均符合卫生部颁布标准,血小板采集物中的血小板含量为(310.97±86.65)X109/袋。单采前后献血者PLT分别为(198.88±34.62)X109/L和(120.97±30.89)X109/L,单采前、后血小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3讨论3.1根据血液生理学和相关标准,可以确定献血者血小板的采集最低标准。每次单采血小板,献血小板者会损失>250X109个血小板细胞[1],正常成人PLT参考区间[3]:男(85〜303)X109/L,女(101〜32

8、0)X109/L;凡满足《献血者健康检测要求》的献血者最低体重男:50kg,女:45kg,者,以7%〜8%均值7.5%计算血液总量,则有血液总量男:3750ml,女:3375ml,那么采集一个治疗量的单采PLT,男性每升将损失约66X109/L,女性每升将损失约74X109/L,因此,献血者PLT采集的最低标准为,采前:男性不低丁151X109/L,女性不低于175X109/L,采后:男性不低于85X109/L,女性不低于101X109/L。3.2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后有明显的降低,其?化的理论采集含量与单采血小板的实际监测值呈正相关。单采前、后献血者PLT分

9、别为(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