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的辩证施治

中医对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的辩证施治

ID:28066376

大小:60.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中医对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的辩证施治_第1页
中医对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的辩证施治_第2页
中医对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的辩证施治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对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的辩证施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对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的辩证施治李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妇幼保健医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中图分类号】R59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4-0305-01红斑性狼疮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比较严重的全身性疾患。临床上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盘形红斑狼疮,前者除皮肤损害外,可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病变;而后者只局限于皮肤,约有5%左右患者可转化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临证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酸楚、面部蝶状斑疹。目前普遍认为治疗木病必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运用现代医学检验手段,对木病进行确诊,然后再运用中医四诊八纲进行辨

2、证分型施治。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木病,有下述优点:第一,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木病较单纯应用丙药的临床疗效高,主张在疾病初期,病情活动有壮热、关节酸楚、斑疹,宜以丙药类固醇激素为主,中药为辅,先控制病情,再辅以中药辨证施治,可以使临床症状迅速得以改善。待病情稳定,出现阴虚内热证,即渐以中药为主,丙药激素为辅,且渐予递减用量;第二,中医中药或中丙医结合治疗可减少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用量,使病情稳定,减少反跳机率;第三,中医中药或中丙医结合治疗可减少两药的副作用;第四,可延长缓解期。1关于病名、病因和病机木病在中国古代医籍中,并无确切的病名,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临床上多以温病

3、的卫、气、营、血来辨证施治,故有“温毒发斑”、“热毒发斑”、“血热发斑”等名称;有以木病斑疹红赤如丹涂之状,形如蝴蝶,故有“蝴蝶丹”、“马缨丹”之称;木证经烈日暴晒后斑疹加重,当属于“日晒疮”范畴。系统性红斑狼疮症情多变,虚实夹杂,如以腿跗浮肿,臌胀为主,称为“水肿”或“水臌”。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属“虚劳”之证,可有外因与内因之分。内因以先天肾阴亏损,阴虚火旺为病之木;外因可因烈日暴晒为木病之标。烈日暴晒使人体感受火毒之邪,与体内阴虚火旺之内热相搏,毒火相煽,即可出现热毒炽盛症状,热毒燔灼,伤津劫液,重则逼血妄行、血衄、尿血、紫斑,病情好转则无阴虚内热之虚象。

4、邪热伤肝,可见肝阴不足或肝肾阴虚症候。阴病及阳肾阴不足可引起肾阳不足;后天失调,脾胃虚弱,可见脾阳不足症候。如脾肾阳虚,则土不制水,肾水泛滥。有些病人可见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或虚实夹杂的症候。2系统性红斑狼疮分为毒热炽盛型,阴血虚亏型,肾阴亏损型和脾肾阳虚型。2.1毒热炽盛型症见骤然发病,壮热,面颊部蝶状赤红斑疹,关节肌肉酸痛,皮肤紫斑,甚则烦躁口渴,神&谵语,或手足抽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洪数或弦数。治宜清营解毒,凉血护阴法。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处方:桑叶10克,生地30克,花粉10克,当归15克,大青叶10克,菊花10克,地骨皮10克

5、,半枝莲10克,石斛10克,熟地30克,麦冬10克,板蓝根15克。2.2阴虚内热型病见证人壮热已退,转为持续低热,手足心烦热,斑疹黯红,自汗,盗汗,心烦无力,懒言,关节痛楚,足跟痛,腰酸脱发。舌质红、镜面舌,脉细数而软或芤脉。治宜养阴清热、凉血解毒法,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处方:青蒿10克,柴胡10克,秦艽10克,龟板10克,生地30克,熟地10克,知母10克,花粉10克,北沙参10克,郁金10克,旱莲草10克,川断10克。2.3肝肾阴虚或肾阴亏损型病情多已趋于稳定,不发热或偶有低热,脸部斑疹黯褐,腰酸腿痛,关节轻度酸楚,毛发秃落,月经不调或闭经,或伴冇头晕0

6、眩,耳鸣,口燥咽干,大便不润,小便黄。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养血清热,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处方:川芎10克,生地10克,菟丝子10克,川断10克,乌梅10克,熟地12克,党参10克,山萸肉10克,黄柏10克,猪苓10克,冬瓜皮10克,骨碎补10克,野菊花10克。2.4脾肾阳虚型本型多见于病变晚期,阴病及阳,脾阳不足,脾土不能制水,肾阳不足,肾水泛滥,可见面色少华,面目四肢浮肿,腹膨胀满,腰膝酸软,乏力,足跟痛,肢冷面热,U干咽燥,尿少或尿闭;或见悬饮,胸胁胀满,熊憋气促,喘咳,痰鸣,精神萎靡。舌质淡,苔少,舌体胖嫩,脉沉细弱。治宜温补脾肾

7、,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处方:川断10克,枸杞子10克,巴戟天10克,阳起石10克,骨碎补10克,高良姜10克,黄芪12克,泽泻10克,人参10克,山药30克,女贞子10克,寃丝子10克,旱莲草15克。3治疗效果评价由于采用中医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临床疗效奋显著提高,从而提倡在临床治疗中,更加科学地利用中药,对本病进行施治,更好地发挥中医中药在临床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