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技术传习、研究的组织形式演变

哲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技术传习、研究的组织形式演变

ID:28072232

大小:7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7

哲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技术传习、研究的组织形式演变_第1页
哲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技术传习、研究的组织形式演变_第2页
哲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技术传习、研究的组织形式演变_第3页
哲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技术传习、研究的组织形式演变_第4页
哲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技术传习、研究的组织形式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技术传习、研究的组织形式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技术传习、研宄的组织形式演变姓名:2014年6月25日技术传习、研究的组织形式演变摘要:分析了古代技术的师徒相传、中世纪行会的技术教育、近代欧洲科学学会的技术追求以及现代工业实验室的研宄体制,归纳出技术组织形式演变的职业化、专业化、体制化特征,指出现代技术研发的体制化是现代技术迅速发展的重要社会保证。关键词:技术研究;组织形式;体制化Abstract:Thepaperanalyzesmaster-apprenticepassonskillinancienttimes,guild’stechnicaleducationinMiddleAges,technicalpursuitof

2、Europe'ssocietyofscienceinmoderntimesandtheresearchsystemofindustriallaboratoryincontemporaryage.Italsoconcludesthecharacteristicsintheevolutionoftechnologicalorganization:occupation,specializationandsystemization,putforwardsit’sthesystemizationofresearchanddevelopmentofmoderntechnologythati

3、stheimportantsocialpledgeforthequicklydevelopmentofmoderntechnology.Keywords:technologyresearch,formoforganization,systemization技术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与人类一样久远。古代技术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自我积累过程,只是到了近代,技术的发明才获得了社会支持。“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第一次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屮的应用。”[1]现代技术与科学联姻,与现代大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每日里的新发明层出不穷。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发展,技术的组织形式不断地进化、演变;也可以说,

4、技术传习、研究的组织形式不断进化、完善促进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古代技术的师徒相传古代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促进了手工业的技术进步,造就了古代的工匠。古代工匠可以区分为三部分:一是官制工匠,多由知识分子承担,如宫廷御医;二为技术工人出身而后被收编为官制工匠的底层;三为民间的职业社群,有明确的师徒传承。占代的工匠,也就是古代的技术人员与工程师,他们承担着古代技术发明、研制和应用的重要职责,成为古代技术发展的基本力量。古代的许多技术发明,特别是根植于生活、生产的实用技术,大都起源于工匠们的长期经验积累,如制陶、制酒、榨油、帆船、烧碎、冶炼等等都是出自工匠之手。中国古代的丝绸、造纸、指南

5、针、瓷器等技术,古代罗马的土木建筑、水道、隧道、桥梁等技术,中世纪欧洲的水磨、风车、机械钟等技术以及对中国、阿拉伯技术的改良创造,处处体现着工匠们的聪明才智。不可否认,古代也有一些学者在记述、整理、总结工匠技术创造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中国古代的贾思勰、沈括、宋应星、李时珍等。他们不是工匠,也缺少直接的个人技术发明,但他们在把工匠和农夫的技术经验转化为成文的知识形态,对于技术的传承、传播起了重要作用。[2]工匠时代,工匠们一般没有文化,更是缺少现在的科学理论,他们的技术来自于生产、生活实践屮的摸索和经验积累。古代浇注青铜器的火候(温度)至为关键,决定着铸造的成功与否。我们现在可

6、知,青铜(如铜、锡、锌各占88%、10%、2%)的浇注需要在高温1200度左右,可用光学高温计来测量。但对于古人来说,他们没有任何的仪器,只能靠有经验的工匠凭肉眼观察融化合金的颜色来判断,这一合适温度就是“炉火纯青”。这种技术知识无法准确表达,属于难言知识,正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古代技术知识的这种难言性,也注定了古代技术传承的父子、师徒制,强调言传身教,耳濡0染,心领神会。《礼记学记》中讲:“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大意是说,冶炼世家的子弟,见父兄冶铁使之柔和成器,便学着将兽皮片片相合而成袍裘;制弓世家的子弟,见父兄弯角成弓,便能学着编柳而成簸箕。《荀

7、子》也说.•“工匠之子,莫不继事。”除家庭式的“父兄之教”和“子弟之学”外,古代宫廷、官府手工业作坊屮的学徒制也是重要的技术传授和训练方式。古代统治者为满足军事征战或自己的享乐私欲,常常要征召天下百工,由官府直接差遣、使唤。这些工匠在宫廷、官府手工业作坊里制作各种用品,在建筑工地上修筑各种工程。新招来的工匠和学徒都要进行训练,由官府指派技术高超的艺人传授技术,提高技能。到唐代,这种技术训练方式趋于完善,出现了“技工学校”。唐朝的官府手工业场集中学徒工,让知名匠师传授技术。视工种不冋,培训吋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