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层系统的特征

地球表层系统的特征

ID:28085575

大小:80.7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地球表层系统的特征_第1页
地球表层系统的特征_第2页
地球表层系统的特征_第3页
地球表层系统的特征_第4页
地球表层系统的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表层系统的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然地理学论文地球表层系统的特征•从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摘要: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构成了地球表层环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完成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在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与特征上。地域分异规律是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结构与特征的归纳与刻画,是岩石圈、水圈、自然地理学论文地球表层系统的特征•从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摘要: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构成了地球表层环境。圈层之间的相

2、互作用,都是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完成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在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与特征上。地域分异规律是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结构与特征的归纳与刻画,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土壤的形成离不幵大气、水、岩石与生物的参与,也是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关键字:地球表层系统相互作用能量传递结构特征1.地球表层四大圈层的概念①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

3、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圈是一个保护层,使人类免受有害射线的照射,同时提供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氧气。②水圈: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的总称,包括海洋、湖泊、河流、沼泽、冰川以及土壤和岩石孔隙中的水,生物圈中存在的水等。水圈的主体是世界大洋,其面积占全球面积71%左右。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同时,水也是地表最重要的物质和参与地理环境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③岩石圈: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

4、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契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④生物圈: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是生物圈中占统治地位的生物,能大规模地改变生物圈,使其为人类的需要服务。然而,人类毕竟是生物圈中的一个成员,必需依赖于生物圈提供一切生活资料。人类对生物圈的改造应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就会破坏生物圈的动态平衡,造成严重后果。2.I层之间能量的传递第一,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进行着热能、动能、化学能和势能的传输与交换。由于大气与水体之

5、间温度的差异,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热能交换一直在不停地进行着。由于大气与水面之间的摩擦作用,大气运动往往影响和带动水体的运动。如信风作用于洋面产生洋流;当然水体的运动也会影响和改变大气的运动.大气与水体(主要是海洋)之间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的交换。例如,碳、氮、氧、磷、硫、氯等,也在发生着某些化学反应,因此两者之间也存在化学能的交换。[2]第二,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在进行着热能、化学能、动能的交换。地面与大气之间通过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在进行着热能的交换。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也在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发生着某些

6、化学反应,比如,风化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02,同时也使岩石中的某些元素释放出来,因此两圈之间存在着化学能的交换。通过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接触与摩擦作用,岩石圈的动能可以传递给大气圈,大气的动能也可以传递给岩石圈。第三,水圈与岩石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动能、势能与化学能的交换。在水与岩石接触的界面上,由于岩石与水的温度的差异,导致两个圈层之间的热能交换。岩石圈的变动往往引起水体分布的变化,水体分布的变化也会反过来通过均衡作用引起地面岩石高程的调整。第四,生物圈与其他三个圈层之间,普遍存在着热能与化学能的交换。

7、生物需要从三大圈层中吸收热量以保持自身所需要的温度,当然生物呼吸也会放出热量到三大圈层中。第五,能量驱动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与循环,反过来,物质迁移与循环不仅带动了能量的流动与传输,而且还导致能量的转化与交换。物质迁移与循环,同能量传输与转化一样,是地球表层系统发展演化的原因与动力,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相互作用的桥梁。水循环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它对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起着再分配的作用。任何物质的运动和循环,都离不开水的运动和循环。[3]如泥沙的搬运、沉积,岩石的风化、分解,

8、元素的迁移等,大都是在水的参与下完成的。3.圈层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①.圈层相互作用与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形成中国的自然区划,有不同的方案相对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将中国划分出三个大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高寒区)。这三个大区在成因上是有联系的。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的格局,中国的地带性规律受到干扰与破坏,而非地带性明显增强,由原来的以热带湿润带、副热带干燥带和温带湿润带为标志的纬向地带性分明的环境格局,变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为标志的三区分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