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ID:28089850

大小:59.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_第1页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_第2页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_第3页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_第4页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必备条件。自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讲话要求:“全国各地在今年内要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为人民办实事”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认真探索,出台了许许多多的治理措施和解决方案。然而,如今看病难、看病贵仍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冋题,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人说,看病难,解决看病难更难;更有人说f三医”(医生、医院、医药)问题已成为不亚于“三农”问题的又一社会问题,凡此种种看法都充分说明了要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确非易事,需要全

2、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涉及十分复杂的利益关系,包括体制机制的改革。政府的投入不足,单靠哪一个部门都无法完成,只有政府扶持、政府配合才能解决。医疗卫生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坚持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营造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医疗环境。一、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表现1、医疗资源区域分布失衡。医疗资源过

3、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不仅让边远的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而且也让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致使边远山区外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为突出。2、优良医疗资源缺乏。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无法培养和储存大量优秀医疗卫生人才,优良卫生资源缺乏积累,优秀人才完全靠引进,难以满足需求。3、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居民对一级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医疗服务站等低等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不够信任,绝大多数人无论大病、小病都喜欢选择大中型公立医院看病,造成大中型医院人满为患,感觉看病难。4、部门

4、医疗机构存在过度诊疗行为。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医院业务收入大幅度减少,医务人员获得的收入与其自身的劳务价值不成正比,在医院经营理念中存在趋利行为,易出现开大处方、滥检查等过度诊疗手段现象。5、部分医疗机构服务不到位,如医院的科室设置布局不合理,程序复杂,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二、看病难、看病贵成因分析看病难与看病贵两者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看病难可导致看病贵,看病贵也可引起看病难。因此,看病难、看病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卫生领域

5、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者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只奔大城市大医院,又因不同等级医院之间医疗费用不同,病种、病情、诊疗手段、收费标准等存在差异,医疗费用也存在明显差别,虽然这种差异、差别是合理的,但群众觉得到大医院看病贵,感觉不公平。2、药品及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体制不合理我省医疗技术和医疗管理收费是非常低的,病床收费也很低,但总医疗费用却不低,原因在于药品、卫生材料进口依赖性高,药品和医用易耗品生产流通秩序混乱。厂家靠虚高定价留足促销费用来推销其

6、产品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虚高的费用最终全部都转嫁到患者身上。3、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合理。第一,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政府对医疗机构在人、财、物投入不足的同时,医疗机构还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责任,使医疗机构不得不“自谋出路",给医院无形中带来压力,导致部分医院存在趋利行为。第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不完善。云南省未统一规定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后的护理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等标准,各县区未能及时完善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和落实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阻碍公立医院运转机制正常运行,影响医院业务工作有序开展。第三,医务人员收

7、入偏低。医务人员获得的收入与其自身的知识和劳务价值不成正比,挫伤医护人员积极性,加大医院生存发展的压力,导致部分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趋利行为,出现诱导消费、过度服务等现象,加重患者负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目前是客观存在的,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其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医院是矛盾的集聚地,而不是问题的发源地,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的责任全部归咎于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必须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有效解决。三、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建议(一)调整医

8、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保证村民可以“大病不出县、小病在社区;;二)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通过引进大学生村医、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派驻医生、提高现有乡村医生业务水平等多种途径,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医疗卫生队伍,从而提高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技术水平,努力把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解决在最基层。(三)改革和完善医疗服务补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