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ID:28108215

大小:20.1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浅谈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谈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浅谈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在地理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多向性思维能力,变通性思维能力,独创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多向性思维能力;变通性思维能力;独创性思维能力��  中国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XX)4-068-02    创造性思维是人生而具有的一种思维品质,是在创造过程中产生新颖、独特思维成果的活

2、动,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谓思维过程的最高境界。近年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教育趋势。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其基础特征是地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由一种知识经验想到另一种知识经验,由已想到的地理事项想到另一种或多种地理事项,并产生许多新设想、新构思、新创意,进行大胆的实践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多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

3、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多向性思维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方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探究的思维形式,又称之为发散性思维。加强多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思维素质、使思维具有创造性的重要途径,然而,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与训练才能实现。��  首先,注意拓展知识。那么,在学科教学中,为师者务必要深入钻研教材的内涵,科学引导学生深挖透掘,经常指导学生延伸阅读,

4、适时组织学生科学调查,形成丰富的知识积淀,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为多向性思维的发展铸就潜能。��  其次,鼓励质疑问难。它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是获得创见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质疑情景,引发认知冲突,授以见疑之法,鼓励自主质疑。其中可以设置矛盾的质疑情景,把学生引入矛盾的氛围,引起认识上的争论,从而产生批判性质疑,通过同一问题的多方思考,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批判性,形成不拘泥、不守旧、不盲从,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还可创设探究性的质疑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质疑,继而对已明白的事物刨根问底,层层探索……

5、使问题的解答深刻化、多元化,从而开掘思维的深度,拓展思维的广度,展示创造的本能。��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其三,提倡互动交流。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为师者就要善于创设互动交流的情境,搭建

6、思维碰撞的舞台,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各抒己见,辩中求真。尤其在重点难点处、一题多解处互动交流,相互启发,可以使同学们的思维能够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从而思维的广阔性、流畅性、严密性都得到提高,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产生1+1>2的效果。��  二、变通思维能力的培养��  变通思维是创造思维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比多向性思维要高一个层次,它有三种情形。��  其一,从一个方向跳入其它方向,亦即观察思考的是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后来发散的是对前面发展方向的进一步说明。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是让人触目惊心的,结合这部分地理教学时,就如何防洪我引导学生

7、在第一个方向上发散:雨季到来前,修筑堤坝、清理河道;水灾来临时,军民携手,严防死守;水灾过去后,全国支援、生产自救。这是针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特点,采取的必要措施。然后,引导学生跳入第二个方向――针对人为因素采取对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涵养水源,调节水量。至此,思维朝前推进一步,进而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根本措施――杜绝非法建筑,扩大湖区水面…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跳到了第三个方向上,而以上三个方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构成了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治理问题的整体思考,学生这种变通思维如能长期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