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下一站去哪儿?.doc

移动终端下一站去哪儿?.doc

ID:28122921

大小:5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移动终端下一站去哪儿?.doc_第1页
移动终端下一站去哪儿?.doc_第2页
移动终端下一站去哪儿?.doc_第3页
移动终端下一站去哪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移动终端下一站去哪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移动终端下一站去哪儿?  中国智能机市场渗透空间仅存5%  “终端变局已经开始了,它的未来在哪里?”6月28日,作为世界移动大会的前奏,在GSMA全球终端峰会上海峰会上,乐视移动总裁冯幸向与会者抛来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无论是销售渠道、产品设计理念,还是软件服务方面,中国的手机市场在经历了一段疯狂发展期之后,已经来到了拼质量、拼品牌的时期。  在峰会开始时,国际通信业知名媒体mobileworldlive主编杰斯汀就连续用几组数据展示中国手机终端市场的变局。据他介绍,今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95%,这也意味着在存量上,未来的

2、中国仅有5%的空间可以去发挥。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也显示,中国市场的手机出货量下降了5%。不过,杰斯汀又表示,以华为手机为代表的前三大厂商,却取得了46%的逆势增长。此外,VIVO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也从7%升到了12%,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外埠手机品牌。    手机终端同质化导致价格战  “面向未来的技术演进和产业发展,终端行业也将会向多元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慧镝在会上表示,未来以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无人设备等为代表的智能硬件创新热潮蓬勃兴起,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因此变得更加智能。  他预测,到2020年

3、,全球万物互联的连接规模将达到500亿个连接,其中中国的物互联连接会达到100亿个。其中在4G终端市场上,据李慧镝介绍,目前4G用户达到了4亿户用户,终端销售超过了5亿部,终端的款型超过了2000款。  然而作为最重要的终端之一,手机终端却遭遇着“革新”瓶颈。乐视移动总裁冯幸就抛出了这样的评析:“现在的手机产品迭代速度太快了,以前一个手机的生命周期会有一年,现在最多半年,有的甚至只有两三个月。但是,大家的手机基本上又都一样,同质化太严重。”在冯幸看来,同质化严重,就是导致价格战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销售渠道也正面临着价值回归的变局

4、。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的手机厂商会有这样的销售理念,谁掌握了线上渠道,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以小米为例的线上销售模式,正是从线上销售渠道上发力,迅速崛起的。然而,这一模式正遭遇着严重的挑战,根据冯幸提出的数据,在今年第一季度,线上的销售渠道占比22.6%,运营商的销售渠道占比29.6,线下销售渠道则47.8%。线上渠道在下降,线下渠道的价值正在提升。  企业发力技术与生态  面对这样的变局,手机厂商也都在寻求着改变。曾经依靠运营商渠道叱咤风云、与华为公司一道以技术专利优势为主的中兴通信在峰会上表示,技术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依靠自身的技术

5、优势,不仅要做网络的构建者,还要做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和制订者。  华为手机产品副总裁李昌竹也在峰会上透露他们的研发投入,去年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数据是92个亿,每年保持10%到15%的高压研发投入,而这些研发投入的接近三分之一是在终端上的。其中还有一些在场景分析、虚拟现实等上。“现在的虚拟现实是一个热点,但是其实早在十年前我们就开始研究虚拟现实的核心问题了。”李昌竹在峰会上提到。  作为互联网手机的代表,乐视提出的理念则与华为、中兴这样的传统手机厂商不同,他们坚持在“生态”上做文章。“我们认为,终端的目的是为用户服务,聚焦用户和服务是一个

6、手机产品的关键。”冯幸认为,“硬件是商业逻辑的躯壳,生态服务是商业灵魂。”  在冯幸看来,终端的下一个风口是生态,但是生态又远不止内容,任何一个终端厂商都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态,生态无处不在。然而重要的是,如何将资源构建成生态,如何将生态转变成服务,又如何将服务转变成价值,是将生态变现的核心问题。  李慧镝在峰会上的数据也佐证了生态、服务的重要性。他表示,智能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迅速改变了移动用户的交流、生活、通信方式、娱乐方式。像微信这样的超级APP为用户打造了一条服务基础生活的生态链,用户花在这种APP上的时间远远超过了用户用电脑上网

7、的时间。(南方日报记者王伟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