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层次的风景》.doc

《有层次的风景》.doc

ID:28124744

大小:1.55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有层次的风景》.doc_第1页
《有层次的风景》.doc_第2页
《有层次的风景》.doc_第3页
《有层次的风景》.doc_第4页
《有层次的风景》.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层次的风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六课《有层次的风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心点”、“视平线”、“消失线”等知识,理解风景画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并能正确分析教材范例中的透视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范画和体验视觉感受,通过学生交流,使学生对透视规律和三个关键词的理解。并能运用透视规律画出一幅有层次的校园风景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体验到透视规律,提高审美水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心点”、“视平线”、“消失线”等,理解风景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2.画出一幅有层次的校园风景画。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透视图、有层次的风景图片。2.学生准备:写生所需的工具材料(笔与纸等)

2、。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1.组织学生交流:在车站等车时,公车从远处开来,又往远处开去,你的视觉感受是什么呢?对于路两旁固定的树木、建筑等,你的视觉感受又是怎样的呢?1.揭示课题:板书――有层次的风景说明:等车(或者等人)的经历,大多数学生都经历过,就算没有经历过的,也不难想象那个场景.对于路两旁的树木、建筑等的视觉感受,细心的学生也会有所留意和观察。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到点上,但是能表达出公车开来时“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楚”的,开走时“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就予以肯定。(一)出示范画,视觉感知1.展示二张画面:(1)公交车先后由远及近地开来(2)公交车先后由近及

3、远地开走2.在(1)这张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在(2)这张画中,你又看到了什么?结合在一起观察,又有怎样的视觉感受?3.学生相互交流,能否得到一些视觉上的规律结论?说明:这个环节,把过程(一)中的想象画面变成视觉上的再现,更显直观由此引入本课的中心问题——透视。先让学生分别观察有区别的两张画,再把两张画结合起来观察,这样学生在视觉上就有种站立路旁,往左看往右看的感受,更真实。这也有利于下个步骤中知识点的揭示。学生交流、发言就能较容易地说出“近大远小”的视觉感受。(一)新知讲授1.出示“透视示范解析图”:一列火车由近及远地往画面正前方开去,两旁树木近高远低地往前消失。在该图中标出名词

4、:“心点”、“视平线”、“消失线”。2.观察画中几个名词标出的相应位置,交流讨论其含义。说明:本环节,旨在由学生观察透视图,结合所标示的名词,交流并理解透视中的关键:(1)什么是透视现象(2)“心点”、“视平线”、“消失线”。教师在这个环节中,适当地补充、解释、说明这些要点的含义,并以教材P12页左下第三张《学生作业》为例,标示出这些关键词。1.一点透视:2.二点透视:3.三点透视:物体的三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三组线消失于三个消失点,也称斜角透视。三点透视多用于高层建筑透视物体的两组线,一组平行于画面,另一组水平线垂直于画面,聚集于一个消失点,也称平行透视。一点透视表现范围广,

5、纵深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严肃的室内空间。缺点是比较呆板,与真实效果有一定距离物体有一组垂直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而每组有一个消失点,共有两个消失点,也称成角透视。二点透视图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空间。缺点是,角度选择不好易产生变形(一)巩固、拓展1.出示风景画数幅,请学生上讲台标示出“心点”、“视平线”、“消失线”。2.在教材的例作中,让学生标示出以上关键词。说明:这个环节,主要是复习巩固学生对透视规律和三个关键词的理解。(二)示范指导和学生练习:要求:(1)主题:画出一幅有层次的校园风景画。(2)清晰准确地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3)

6、工具材料不限。1.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环境(建筑、树木、篮球架、旗杆、花坛、自行车、学生等)。2.选择适合自己绘画表现的角度,构思并表现风景画。3.学生点评自己的和同学的作品,教师教学指导。说明:教师在学生确定位置开始构思时,强调本课透视规律及三个关键词,分组以简图进行示范教学,引导学生构思的同时观察所要表现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生作画时,教师巡视并指导。(六)教学评价本堂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中的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学生的创作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我们的评价分三个层次:1、能了解有层次的风景——透视。2、能知道透视在风景画面中的重要作用及基本规律。3、能运用透视规律表

7、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虽然要求比较高,但每一层次中都有低、中、高不同的小层次,我们可以因人而宜,分层对待,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