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颤音、抖音、摇音、直音的对比分析

声乐颤音、抖音、摇音、直音的对比分析

ID:28131901

大小:71.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声乐颤音、抖音、摇音、直音的对比分析_第1页
声乐颤音、抖音、摇音、直音的对比分析_第2页
声乐颤音、抖音、摇音、直音的对比分析_第3页
声乐颤音、抖音、摇音、直音的对比分析_第4页
声乐颤音、抖音、摇音、直音的对比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声乐颤音、抖音、摇音、直音的对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声乐颤音、抖音、摇音、直音的对比分析摘要颤音是声乐演唱最基础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声乐颤音的演唱状态也是声乐演唱状态的正确追求,但在形成这一正确状态的过程中,声乐训练耍克服诸如直咅、抖咅、摇咅这些常见的声乐现象。关键词声乐颤音抖音摇音直音对比分析声乐颤音是指演唱时声音音髙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一定的频率作出波动的变化。“在咅高上至少有半个音的变化”而波动的“6〜7的频率被确认为是平均的。”5〜8的频率一般被确认为正常。在颤音中,除音高的变化外,还伴随着音强、音色的变化。良好的颤音平均、流畅、圆润、节律感好(“一

2、个优秀的歌手使其速度成为颤音的倍数。就是说,他试图使他的颤音,就每一拍來说,是‘均匀出來的’),在音色上柔则给人一种绸缎般的流动和润滑感,刚则给人一种波涛般激进昂扬的动力感,散发出浓烈的艺术芳香。抖音和摇音是指演唱中错误的颤音。如果颤音频率高于8以上且无规律难以控制,就成了抖音:而如果颤音频率低于4以下且无规律难以控制,就成了摇音。摇音振幅较大,有时会超过一个全音,而正常颤音振幅一般为半咅以内。直音是指演唱中没有正常的波动或颤动的声波微弱得让人耳不易识别,只有平直感觉的声音。直音在山歌和牧歌中常见,原

3、生态民歌演唱中运用较多,给人一种空阔、辽远、质朴的感觉。木文将在对三者(颤音、错误的颤音、直音)产生机理、气息运用、喉头状态、共鸣音色等方作对比分析。以期揭示声乐演唱的正确状态的规律,提高声乐教学效率。一、三者产生的机理分析(一)颤音产生的机理分析颤音的产生是由于神经向机理输送神经能的结果。从其音高的变化来看,最直接的来源应是喉头的环甲肌的周期性运动。“最近的肌肉电图形迹指出颤音是在环甲肌中。”这个完整的刺激反射过程,要求从祌经到所有参与发声的声带肌肉、呼吸气肌肉系统都能获得畅通无阻的支持。而“颤音的

4、频率是在不同的协调水平上神经脉冲的正常频率的产物。某些较著名的协调能力程度的释放率如下:大脑皮质的能力程度为每秒8〜10次:”可以认为颤咅频率最高一般是8〜10次,而从一般听众的感觉和审美习惯来看,5〜8次的合规律性的颤音比较合适,演唱时由于各种因素偶尔的加快和减慢也是可以甚至是必要的。(二)抖音摇音产生的机理分析抖音的颤动频率过快(一般超过8次以上)且无规律不能被控制。其产生的机理原因有以下几点:1、大脑皮质所输出的祌经能频率过快且无规律,这类学生基本节奏感一般不太好。2、喉部肌肉不堪强大的气息压力

5、,不能正常执行祌经能的反应,因而出现无规律性的颤抖。3、演唱状态不对,气息压力、喉头、声带对所发音高的机能准备及意识未能协调统一。4、从神经到所有参与发声的声带肌肉、呼吸气肌肉系统未能获得畅通无阻的支持,有其它无关肌肉的干扰。摇音的颤动频率过慢(一般少于4次)且无规律不能被控制,其产生的机理原因有以下几点:1、大脑皮质所输出的神经能频率过慢且无规律。2、喉头包括环甲肌在A的肌群受到强制性的压力,不能正常执行神经能的反应,因而出现无规律性的摇动。3、演唱状态不协调,气息压力、喉头、声带对所发音高的机能准

6、备及意识未能统一同步。4、从神经到所冇参与发声的声带肌肉、呼吸气肌肉系统未能获得畅通无阻的支持,有其它无关肌肉的干扰。(三)直音产生的机理原因分析直音基木上没有颤动,其产生的机理原因有以下几点:1、大脑皮质所输出的神经能频率感未被诱发出来,意识中没有颤音的直观概念。2、喉头包括环甲肌在A的肌群受到强制性的压力,不能正常执行神经能的反应。“音中缺乏颤音的一个解释可能是由于喉的调节是静止的,因而在肌肉间没有交替的拉扯、没有轮替运动:用那种僵硬的机理来工作,使如此微妙的颤音调节成为不可能。”3、呼吸气肌肉系

7、统僵硬,未能处于歌唱时的动态平衡调节中。二、三者的演唱状态对比(一)三者演唱时的气息运用状态对比气息正确的运用是正确歌唱的根木。胸腹联合式呼吸是目前声乐界推崇的气息运用方式。林俊卿认为“从呼气开始到完成,所有吸气的肌肉不能丝毫放松,而要始终支持胸廓,使其维持饱满状态……呼气的动作,就在这两大群肌肉相对抗的情形之下,很稳健地完成。”[7]石惟正认为“呼气过程的开始也即歌唱的过程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种力量的协调动作11、吸气完成时产生的肺部、胸廓、横膈、腹肌的冋弹力。2、呼气肌群的使胸廓恢复吸气前原状的

8、收缩力。3、吸气肌群在呼气肌群用力时保持一种小于呼气肌群的均匀的对抗力。”“呼吸机制各部分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被认为是歌唱呼吸的重耍因素。巴塞洛缪把这种协调说成是横膈膜与腹肌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横膈膜牵制腹壁向内向上的压力直到完全平衡。”这种以横膈膜为中心的包括肋间肌、背肌等形成了一种向下吸气状阻力和以腹肌为中心形成的一种向上向内的呼气状推力互相联系、制约、对抗,并形成一种动态平衡。这是声乐演唱气息运用的根本。演唱中声乐颤咅的形成、咅量强弱的变化等都是维系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