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资料汇总(528)

授课资料汇总(528)

ID:28154943

大小:141.45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07

授课资料汇总(528)_第1页
授课资料汇总(528)_第2页
授课资料汇总(528)_第3页
授课资料汇总(528)_第4页
授课资料汇总(528)_第5页
资源描述:

《授课资料汇总(52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二、所说之法的次第,即是暇满难得等六者。所谓的法,须如上述般依彼法调伏自己的心,如云"非以发髻非以棍〃。【发髻、柷一外相】是故,暇满等的此等法,需要在自心中数数地思维。【“成熬引导”】噶多印係^心佚于法、法故于贫、贫依于死、死攸于岩99洗要知道,所谓的四部退心法、四部退耽著法、四部出离法是一个意义不同名称,其中,最初要依靠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对于现世法退心,理甶是《离四耽著》里所说"耽著现世非行者【數敖得•&常得到】此暇满者难得之故,颂云:“难数数得如昙花,得者义大若摩尼,是故,上行下行分界处如马随口衔所转般,须知是在此生的这个身依上。进而要认识它是无常的,“有

2、生就必有死”依法性成立故,趣于死无常,故成办现世无义或者无坚实,了知之后须励力求后世,接着需要思维轮果二者,随后对来世的轮回退心以上上師講於2016.5.28于彼退心的情形:下士于三恶趣退心后励力求善趣,中士于轮回六道退心后励力求解脱,其他引导轨则中唯有此二者,然于遍知父子之规,需要退除作意自欲之心。此复思维轮回的过患时,心顿时明现悲戚而厌患,以及从彼生起欲从中解脱的出离的意乐时,思维:唯独我一人解脱有何利益?将无始时来恩养自己的诸大恩母弃置后,为自己一人办解脱的话,没有比这更可耻的人了,I此需要使一切有情都得到正等觉佛之果位,此后发起从二边出离的大出离心。就安

3、立四出离而言,下士的等起一般的出离和声闻缘觉的两种出离以及大出离,共四种从三出离而言,声缘两种,加菩萨一种,共三种出离。现在从整个轮回中出离后需要找一个避难之处,所以需要励力求解脱和一切种智果位。此解脱道也是自己随便不会知道的,父母和亲戚等谁都不教导,也不懂得教导,因此要找一个善知识。:上师的心妥住之此,'处再者,“任意碰碰谁就轻率依止”是不行的,所以需要对具上师善知识德相者以三喜承事之门依止,而随学彼之亍。要与上师的心相应,】熟导和解鲁这里,暇满难得等的引导有和Igm,现在就只有胜解引导了。而从大持明者晋美朗巴出世以来,还有仅存的成熟引导之堪当品,所以需依此轨

4、进行。米拉g巴專者的话:下下修对上上到使使修对快快到起初,暇满难得的引导是对自己的身的引导。所以要认识,从此暇满上只有两种去处,①"善则此身解脱舟"故,从此身上修真实的圣法,则有了安乐的起点,将获得解脱及一切种智果位。尤其是修持光明大圆满,将在此生、中阴或者后世中解脱。②"恶则此身轮回锚"故,从此身上修现世,则己是开了一切怖畏及苦的头了,如是就自己这个身来说,无有修法违缘而闲暇,故所谓的彼闲暇即是指自己这个身,I此其违品的八种无暇,都称为自相续所依上的八种无暇,有马g人的四¥暇及人四¥暇。首先,对于非人的无暇,修地狱后,需数数思维:此于修法有暇还是无暇?此又有座

5、上与座间两者,座上又有两座、三座、四座、六座等多种规矩。这里则按照昼两座、夜两座共四座来说,初业者容易趣入,故这样安排。清晨黎明时,从公鸡初鸣起上座直到天亮之间,是黎明座。天亮了就下座,随后到太阳很热为止,期间应做座间事宜,比如做已经发过愿的常时行持之水施及烧素烟等还有各类念诵之后上座,到中午太阳还没到头顶之间,是中午座。之后下座吃中饭及顶礼、阅经等,然后直到下午太阳西斜、地面出现了大阴影之间,放松宽闲而住。接着再上座,到太阳还没有落山之间的这一座,是下午座。接着下座后,念护法和自己会的回向发愿及烧荤烟等。接下来就到了见一个人时,只知是人而不识其面的黄昏的时候再

6、上座,此是初夜座,之后到了迟睡的那个时候就下座底地秋末冬初的情形:第一屋(黎明屋):上午6:00-8:00第二屋(中午屋):上午10:00•12:00第三屋(下午屋):下午4:00-6:00第印屋(初灰屋):下午8:00-10:00如此,在这四座的时间中修的话心堪能,而在座间的诸时,初此者修没有切实效益,特别是会生起很多昏沉掉举过失所以座间除了精勤读诵和作善加行之外,需放下修持以上上師講於2016.6.4《史(8满直相•过俏科》玲段二、与菩萨道相同之前行分三:(-)道之基依为归依;(二)道之自体为发心;(三)道之顺缘为供曼陀罗。(一)道之基依为归依心作是念:我等

7、一切有情,当安立于三宝集一之体-I满正等觉之果位,即是果的归心。心作是念:为证得彼果,我要依止佛为师、法为道、僧为伴而修持甚深圣法,即是因的归心。此处于果上主要归心佛,因为究竟的所得是佛果,•于因上主要归心法,因为道的自体是法故。观想自已前方有诸佛菩萨或上师等,在他们面前如是的誓言数数地在自相续中依止,就是真实的修持。“不言有余而正归仗”以上上師講於2016.6.5(二)道之自体为发心分二:1、前行;2、正行。1、前行者缘具苦之有情,离彼苦之欲为悲心。缘具乐之有情,具彼乐之欲为慈心。缘具乐之有情,无嫉妒而不离彼乐之欲为喜心。思惟怨亲无决定及一切有情为父母之相,无

8、嗔无贪为舍心,于如是之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