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谈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doc

风云人物谈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doc

ID:28158578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风云人物谈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doc_第1页
风云人物谈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doc_第2页
风云人物谈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doc_第3页
风云人物谈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doc_第4页
风云人物谈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风云人物谈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风云人物谈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  以荷兰恩智浦半导体收购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为开端,安华高科技收购博通、英特尔收购阿尔特拉、西部数据收购闪迪。在2015年,半导体行业接连不断地出现收购金额超过1万亿日元的大型企业收购项目。  随着中国的政府背景投资公司紫光集团注资西部数据、收购美国美光科技(MicronTechnology)的消息传出,2015年成为了“中国半导体”存在感快速提升的一年。将目光转向日本,作为日本国内的半导体翘楚,东芝正因为会计造假问题而动荡。瑞萨电子当前的业绩虽然有好转趋势,但中长期的前景并不明朗。  对于半导体行业今后

2、的势力平衡、日本制造业的未来等问题,曾经叱咤风云的经营者作何看待?记者采访了尔必达存储器前代表董事社长、现咨询公司“WIN风云人物谈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  以荷兰恩智浦半导体收购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为开端,安华高科技收购博通、英特尔收购阿尔特拉、西部数据收购闪迪。在2015年,半导体行业接连不断地出现收购金额超过1万亿日元的大型企业收购项目。  随着中国的政府背景投资公司紫光集团注资西部数据、收购美国美光科技(MicronTechnology)的消息传出,2015年成为了“中国半导体”存在感快速提升的一年。将目光转向日本,作为日本国内的

3、半导体翘楚,东芝正因为会计造假问题而动荡。瑞萨电子当前的业绩虽然有好转趋势,但中长期的前景并不明朗。  对于半导体行业今后的势力平衡、日本制造业的未来等问题,曾经叱咤风云的经营者作何看待?记者采访了尔必达存储器前代表董事社长、现咨询公司“WINConsulTIng”代表董事的坂本幸雄。    如何看半导体行业现在的动向?  我从很早以前就一直在说“挤不进世界前三就无法生存”。现在的情况是“只有前两名能够生存”。尔必达虽然进入了三甲,但还是不够的。  能够在今后生存下去的半导体企业,应该会分成4种类型。分别是像美国英特尔和美国高通一样

4、“拥有强大IP的企业”,像TI(美国德州仪器)和索尼(SONY)一样“拥有自主技术经验的企业”,像韩国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一样“拥有低成本制造技术的企业”,以及像台湾台积电(TSMC)一样“拥有压倒性产能的企业”。  再就是拥有低功耗技和TSV(硅通孔)等尖端封装技术、提供一站式服务等差异化要素的企业。在世界半导体市场上,日本的份额曾经超过50%。现在估计只有15%左右。今后5年内有可能跌破10%。展望未来的10年,在日本的半导体行业中,能够生存下去的估计只有索尼的图像传感器。除此之外,就要看东芝所采取的

5、行动了。  东芝不仅受到会计造假问题的打击,在NAND闪存业务上长年合作的闪迪还被西部数据收购了。我觉得现在东芝的处境最艰难。关于NAND闪存,英特尔正准备在中国投产。英特尔采取的战略,应该是放弃通过NAND盈利,使NAND完全沦为大路货。如果不是如此,他们就不会进入中国。对英特尔来说,只要能通过NAND周边的控制器、应用处理器和IoT(InternetofThings)维系经营就可以了。这与撤出DRAM市场时采取的战略是一样的。  三星和韩国SK海力士(SKHynix)在中国已经有了生产基地,随着英特尔的加入,将会形成3家大型NA

6、ND制造商在中国生产的格局。NAND是各种技术经验的集合,也就是说,这些技术经验将会流入中国。闪迪也可能会(通过注资其母公司西部数据的紫光集团)向中国投入技术经验。  倘若果真如此,NAND的价格自然会大幅下跌。而DRAM还没有在中国正式投产的迹象。因此,相对于DRAM,NAND的价格会暴跌。东芝没有DRAM,如果不提前采取措施,估计处境会非常艰难。半导体市场预计将从2016年开始走下坡路。因为发挥带动作用的中国和智能手机市场一直在走低。杀手级产品、杀手级国家现在是空白的。  中国不仅接纳外资企业,而且准备在政府的扶持下,实现半导体

7、的内制化。有消息称紫光集团正在注资多家半导体企业,还计划收购美光。据说液晶面板巨头中国京东方科技集团(BOETechnologyGroup)也将投产DRAM。  我认为中国的战略首先是向其他国家的企业购买(半导体业务和技术),如果买比较难,就把人才挖过来。当中国实现半导体内制化的时候,成为巨大优势的不是人工成本,而是折旧成本。半导体和FPD的折旧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如果政府帮助减轻折旧的负担,企业将会取得丰厚的利润。  但在中国,这种方法适用于BOE等企业的液晶生产,但并不适合半导体生产。(中国的大型半导体代工企业)SM

8、IC的实力还太弱。SMIC因为过度建设半导体工厂,现在这些工厂成了烫手的山芋。三星是在少数网点集中生产,英特尔的网点虽然分散,但产品的附加值足够多。中国如果不对生产基地进行集中,继续维持现在的情况,前景恐怕不容乐观。  尽管如此,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