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前言.doc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前言.doc

ID:28158762

大小:4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8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前言.doc_第1页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前言.doc_第2页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前言.doc_第3页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前言.doc_第4页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前言.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前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前言作者:王寧這部《章太炎説文解字授課筆記》(以下簡稱《筆記》),是太炎先生一九〇八年四月至九月在日本講授《説文解字》的課堂實録,根據錢玄同、朱希祖、周樹人(魯迅)三人現場所記和事後整理的筆記整合在一起編排。這份《筆記》記録了太炎先生研究《説文》的具體成果,反映了太炎先生創建的以《説文》學爲核心的中國語言文字學的思路與方法,也記載了三位原记录者向太炎先生學習《説文》的經歷,是一部中國近現代學術史上難得的原始資料。爲了使更多的讀者瞭解章太炎先生二十世紀初在日本講《説文》的背景,認

2、識太炎先生《説文》學的重大意義,瞭解本書材料的真實性和整理的過程,在本書付梓之時,我們需要作一些必要的説明。一章太炎(一八六八—一九三六),初名學乘,改爲炳麟,又曾名絳,字枚叔,太炎本是他的别號,章氏的弟子、後學和仰慕者都以這個别號相稱。十九、二十世紀之交,這位中國思想史、學術史和民主革命史上的巨擘,生活在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覆滅的前夜,世界的進步與中國政治、經濟的腐朽、落後産生了尖鋭的矛盾,與此同時,中華文化也在遭受清王朝的閹割篡改和西化的衝擊而面臨危機。這位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國學家肩負着完成革命

3、和推進國學的雙重任務躍上時代的高峰,他一方面以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激越的思想站在反對民族壓迫、推翻封建帝制救亡圖存的鬥爭前沿,另一方面又以自己創新的國學思想與實踐站在走向峰巔的乾嘉經學、史學、文學和‘小學’的學術制高點上。太炎先生一生的成就十分豐厚,這些成就深刻的思想内涵、鮮明的民族特點和獨創的風格與形式,在近現代歷史上是不多見的。太炎先生有着獨特的學習經歷,他少年時代從父親章濬和外祖父朱有虔(左卿)讀書,一八九〇年父親去世後,則到杭州詁經精舍從學術大師俞樾學習經史,其間曾問學於黄以周、孫詒讓、譚獻等樸

4、學家與文學家,在打下乾嘉學術根底的同時,也接受了明末清初乾嘉學派開創者顧炎武反對民族壓迫思想的深刻影響。對太炎先生來説,革命志向與學術探究來自同一根源,在他的頭腦中融爲一體,畢生未能分離。爲了説明太炎先生一生的活動與著述是將革命與學術融爲一體的,這裏將他一九一一年以前的行年略述如下:太炎先生一九〇〇年反對唐才常‘勤王’而與清廷和保皇派决裂,割辮革命。一九〇一年遂赴蘇州,至東吳大學發表關於國學教育的演説;同年發表《正仇滿論》,遭到俞樾反對而作《謝本師》。一九〇二年避難日本,回國后删革《訄書》,同年着手編寫

5、《中國通史》。一九〇三年應蔡元培邀請至上海愛國學社任教;同年撰《駁康有爲論革命書》,爲鄒容的《革命軍》作序,並與鄒容爲《蘇報》事件法庭抗爭。一九〇四年因革命入獄,受盡虐待,卻在獄中閲讀《瑜伽師地論》、《因明入正理論》、《成唯識論》等書籍。一九〇六年出狱赴日本加入同盟會,接任《民報》總編輯與發行人,與孫中山、黄興共商革命方略;同年舉辦國學講習會,作《論語言文字之學》、《論文學》、《論諸子學》等演講,在《民報》發表有關思想道德方面多篇論文。一九〇七在《民報》發表《討滿洲檄》、《中華民國解》等論文;同年撰《新

6、方言》連載於《國粹學報》。一九〇八至一九〇九年揭露清廷僞立憲,發表多篇尖鋭犀利的論文與時評;同時開設講座,講授《説文》及《莊子》、《楚辭》等典籍。一九〇九年繼續在東京講學,撰寫《莊子解詁》、《小學答問》,完成《新方言》;同年撰寫《僞民報檢舉狀》,斥責汪精衛。一九一〇年在東京重建光復會,再次修訂《訄書》;同年在《學林》杂誌上刊登《文始》和《封建考》、《秦政記》、《秦獻記》等一批重要的學術論著,當年還撰寫《齊物論釋》,編定《國故論衡》並在日本出版。一九一一年仍在東京講學,聽説武昌起義消息,停止講學,以中國革

7、命本部名義在東京發佈《中國革命宣言書》和《致滿洲留日學生書》,上海光復後回國。這裏列舉太炎先生辛亥革命以前的活動與著述概況,不能表達其貢獻的萬一,爲的是説明太炎先生一方面爲了偉大而艱巨的革命事業奔走呼號,是鼓吹民族民主革命最猛最力者,取得了反清革命的首席代言人的地位。魯迅先生説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亦無第二人’,評價是不過分的。而另一方面則不停頓地從事學術研究,産生了許多深刻精湛的創新論著。這兩方面的行動逐年逐月齊頭並進,相互激發,正是太炎先生將革命與學術融爲一體的明證,不僅

8、辛亥革命以前如此,辛亥革命以後,國内的政治形勢更爲複雜,太炎先生經常處於險境,但他一直初衷未改,從來没有停止學術研究和國學傳播。革命與學術融合,成就了太炎先生革命活動的特點。十九、二十世紀之交,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家衆多,太炎先生並非唯一與第一,但他的貢獻十分獨特:作爲一個思想家和學問家,他以史爲鑒,極爲深刻地瞭解中國的國情;他的革命思想不僅着眼在制度的革命,同時在更深的層面上,關注着民族精神的振興和社會文化的變革,對建設中國的新文化和新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